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百战安澜 > 商汤代夏的关键一战——鸣条之战

商汤代夏的关键一战——鸣条之战(1 / 2)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最终商军大胜夏军,从而取代了夏朝,建立了中国第二个王朝商朝。

战争背景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实际是由部族为核心发展形成的国家,建立者为大禹,即著名神话中大禹治水的杰出人物,亦又说是启,大禹的儿子,夏定都阳城、斟鄩、安邑等地。在河南嵩山一带和伊河、洛河流域为活动中心区域。

夏是黄河中游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联盟,由十多个姒姓部落所组成,夏后氏在这些部落中居于领导地位。天下共主尧、舜时期逐步强大,鲧治水失败被共主舜所杀。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在当时黄河中下游经常被洪水侵袭的时代,他通过疏导河道取得了治水的成功,也留下了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他让众多的民众免受洪水的侵袭,使得更多的人活了下来,得到众多部落首领的支持拥护,后来他接受舜帝禅让,成为诸族最高领导者,也就是天下共主。后来禹本来按照惯例想传位于他的助手伯益,但伯益却让位或是被逼迫让位给了大禹之子启,这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即是父死子继,禅让制从此走向历史的尘埃。而家天下的开始,也承托起了王朝的开始。

夏王朝的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也是中原的核心地带。夏朝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夏朝传位14代后,孔甲继位为夏王,他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部族诸侯反叛,不再听命于夏王朝。由于国力持续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当然在夏商时期,君主并不是像秦朝那样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力,掌控各地的任免与生杀予夺,只是作为有影响力的部落(诸侯)的共主而存在,在其后的商周逐步对诸侯的影响力、控制力扩大。

到了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王朝范围内的百姓生活困苦,危机四伏。

夏桀不但不思进取,还骄奢淫逸。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宫中,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奴役,日益失去人心。

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自己比喻是天上的太阳,斥责关龙逄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逄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逄。

民众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战争起因

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民善于对外交易,自通过交换贸易以来,部落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亩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个商侯在位时,曾两次迁徒,一次是迁到殷,一次是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国诸侯了。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商汤(子姓,名履,又称武汤、天乙、成汤,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汤是商族部落的首领,他宅心仁厚,重用贤臣)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因夏桀的暴虐和不得人心,为了推翻夏王朝的控制,商汤积极筹划灭夏的行动。

商汤在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的辅佐下,首先是治理好内部,鼓励商统治区的人民安心农耕,饲养牲蓄。同时团结与商友善的诸侯、方国。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动下,一些诸侯陆续叛夏而归顺商。诸侯们听说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以后(源自商汤的故事,意在表达宽大仁慈的治国理念。商汤在治理国家时,采取了一种仁慈的政策。有一次,商汤外出时看到一个人在张网捕鸟,那人祈祷希望所有的鸟都能进入他的网。商汤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残忍,于是建议那人撤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并重新祈祷希望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入网中。这一行为体现了商汤的仁慈和宽容。“网开三面”后来演变为成语“网开一面”,比喻对犯错的人从宽处置,采取宽大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对他人的宽容和仁慈,反映了古代君主以德治国的理念)都齐声称颂说:“汤是极其仁德的人,对禽兽都是仁慈的。大家都认为汤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赖,归商的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个。商汤的势力也愈来愈大。

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剪除夏朝的羽翼,就是夏王朝控制中心区域周边的部族。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国。

葛国君主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以此为借口派人前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吃掉。

商汤再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使入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

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一举将葛国军队击败,灭亡葛国,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夏桀得知汤在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将商汤召至夏王都,商汤因为觉得夏还是共主,还有其他附庸国为其爪牙,还未到最合适的反抗时机,于是就听从召唤到王都,商汤到夏王都后,被夏桀下令囚禁在夏朝设立的监狱中。

商汤的大臣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被迷惑将商汤释放回商。

夏桀囚禁商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更多的诸侯纷纷投奔商国。

在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中,在东部地区有三个属国是忠于夏桀的:一个是豕韦(今滑县东南),一个是顾国(今范县东南),一个是昆吾(今许昌)。这三个夏属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

商汤回商以后,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豕韦和顾国的事。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商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豕韦进攻,豕韦很快就被商军灭亡。

豕韦被灭,顾国势单,商汤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豕韦、顾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处在豕韦、顾国北边的邻国昆吾国,国君被称为“夏伯”,相当于是夏桀的父亲辈。夏伯见豕韦、顾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昆吾之军准备与商相战。同时派使昼夜兼程赴夏王都,向夏桀报告商汤灭豕韦、顾国的情况。夏桀非常恼怒,于是下令起“九夷之师”(东夷人部落组成的部队),准备征伐商国。

商汤收兵回到南亳等待时机。汤本想率军去灭昆吾,然后征东夷,进而灭夏桀。大臣伊尹阻止商汤,并说:“东夷之民还服从桀的调遣,听夏的号令,此时去征伐不会取得胜利,灭夏时机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贡请罪,臣服供职,以待机而动”。

最新小说: 古画通古今:我成了女帝心中白月光 女帝乱政,和亲的我南下擒龙! 抗战:人称侄帅,我来主宰黄埔系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开局成为傀儡皇帝,我激活了召唤系统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抗战之烽火漫天 当我穿到罗浮仙舟后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侯府赶走假千金?裁到大动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