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百战安澜 > 中华第一战——阪泉之战

中华第一战——阪泉之战(1 / 2)

阪泉之战可以说是华夏第一场有记载的大规模的战争,对华夏统一的进程有重要的意义,是黄帝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生存地扩张战争,阪泉之战的发生时间约为公元前26世纪。当然阪泉之战更多是后世对于古代的一种记述,具体而言更多的是炎黄两个部落通过不断发展而发生的冲突,最终引起的对生存空间的争斗。因为过于久远,无法对其中的主要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在古文中,有神话色彩在其中。

战争背景

这个时代中,不得不提到,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三皇五帝也有不同的意见,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黄帝公孙轩辕(也称姬轩辕)等五位上古帝王作为“五帝”。

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中华世界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这时,伟大的各种神祇人物,应运而生,就是首领。就在三皇之后,又经过漫长的若干年代,陆续出现了下列五氏: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氏的“氏”的原意也是神祇,但神性比“皇”更少些。

神农氏是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古代神话人物。神农氏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因此他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神农氏的出现结束了一个时代。因以农业为主,他的部落称神农部落。

要说起阪泉之战,首先要介绍一下炎帝和黄帝两人。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实际上就是神农氏的后代。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熟悉用火而得到首领的位置,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来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当然古代的黄河的河道是经常变更的,所以,这里只是大概得范围,就是华北平原一带。

黄帝,本姓公孙,名轩辕,一说名轩。据说黄帝从小就聪慧过人,长大后他知识渊博、明辨是非,为众人所公认。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渭水的支流姬水一带,后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部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黄帝是五帝之首。被尊祀为“人文初祖”。

上古时期的地域,在《史记》等均有记载,但记载的都不相同,以上所说的地域在现在看来只能参考其中一方。但后世炎帝、黄帝是华夏的祖先这是公认的。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两个部落发生争端的起因。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是史记的记载。

意思是在这个时候,神农氏管辖下的各部落因为利益争端相互侵犯攻战,部落群众死伤众多,神农氏的威望急速衰落。这种情况下,已成为部落首领的轩辕就经常出兵,去征伐那些不服从管理、残害四方的人。炎帝的部落经常欺凌其他部落,在征伐之中,轩辕的威信很快上升,许多部落都自觉地归附与他,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轩辕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行有利于生产的政策,按照季节和规律,种植多种农作物,使部落的人能生活安定。他安抚四方,加强士兵的训练,选任有德才的人加强管理,对外征伐暴虐的部落,加强与其他部族的友好交往。在威信不断上升的时期,与神农氏的后代炎帝的部落产生了矛盾冲突。实际上就是双方争夺更多生存资料和实际控制范围,因为双方的发展最终起了冲突。

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之末,实际上以往的神农氏更多的是威望服人,没有实际控制很多部落人口,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为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战争日益增多,社会分化日益加剧,氏族制度的习惯法对于调节社会矛盾已显得无能为力。

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战争,弱小必然被兼并或称为附庸,寻求保护,这在中国古代是长期存在的。在那个时期首先是亲属部落联合在一起,结成联盟,进而又结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当中肯定有血缘地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武力强大的黄帝部落用暴力征服不顺从者,根据“以力为雄”的原则,成为享有很高威信的联盟长,很多较弱小的部落纷纷投靠,以求得保护。然而活动地区相近的炎帝部落也在四方征讨,扩大自己的势力,同样想占有地区主导的地位,为此,两强相遇,黄帝、炎帝间终于发生了阪泉之战。

这是炎黄两个同源共祖的远亲属部落间的一场争雄的战争。后面还有东夷、苗蛮集团会在涿鹿之战中被提到。在口耳相传的谱系中,他们的先祖都是从与有峤氏互为婚姻集团的少典氏分裂出的女儿氏族,一个发祥于姬水,以姬水成者,即姬氏族。另一个发祥于姜水,以姜水成者,即姜氏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两个古氏族日益繁荣、昌盛,分裂出很多女儿氏族,发展成很多部落,除了留在祖居之地的以外也有不少支系四外发展,开辟新的生存空间。距今五千年前登上历史舞台的黄帝和炎帝,就是东向发展,到达今河北、河南的姬、姜两古族的后裔。

然而,黄帝、炎帝虽是远血缘亲属部落,但阪泉之战时,距两部落先祖从同一母氏族中分裂出来,又沿不同路线发展,原来的血缘关系已很遥远了,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的发展已瓦解了血缘亲属同生共死的古老团结,形成“强则分种为联长,弱则为人附落”的新观念,那么这种远缘亲属部落间的争雄战争应是在所难免的。而且这时的部落很多,为了争夺生存资料,战争也很多,有大量的考古发现为证,口耳相传的历史,在流传过程中既会有分化,也会有综合。

战争经过

由于参战的两个部落都有很强的实力,战争的规模颇为壮观,所以称谓华夏第一战。《列子·黄帝》曰:“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鶡、鹰、鸢为旗帜。”《大戴礼·五帝德》则云:“(黄帝)与赤帝(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

从上述文献记载来看,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在这方面黄帝表现得更为出色,他在上面提到他的为人与后续的政策都为他赢得这场战争做好了铺垫。文献中所记述的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地非常激烈。

最新小说: 古画通古今:我成了女帝心中白月光 女帝乱政,和亲的我南下擒龙! 抗战:人称侄帅,我来主宰黄埔系 西汉名将赵充国传奇 开局成为傀儡皇帝,我激活了召唤系统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抗战之烽火漫天 当我穿到罗浮仙舟后 铁骨兵锋:晚唐乱世鏖战录 侯府赶走假千金?裁到大动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