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把柴捆好后,开始把柴放在背架上码好,然后用绳子把柴牢牢地绑在背架上,这个过程叫判柴。
判柴和判草不一样,草的密度小,体积大,要判三分之一在背架的下部分。
如果全部判在中上部,上面的草冒出背架过高,物体的重心过高,会造成头重脚轻不稳固,人背起来后,稍不注意就会发生翻滚的现象。
而木柴块子的密度大,体积小,如果判三分之一在下部,重心过低,背起来不省力。
除非是力气特别大的人,像吴尚荣的四叔吴定前,堂兄吴尚兴那样的人,短途可以背上四百多斤,长途一般可以背三百斤,这时才可以判一捆在下部。
背架放好后,吴尚荣走到背架后面,用手压了压,发现背架已经稳固了,吴尚荣和兰子姐才把柴抬来放在背架的羊角上。
刚把第一捆柴抬起来,吴尚荣就听见兰子姐惊叫起来:“哇——有蛇!”
原来,二人刚把柴抬起来,江沁兰就发现柴上挂着一根比大拇指粗的乌梢蛇。
柴一离地,蛇就往掉了下来,是些落在江沁兰脚背上。
吴尚荣道:“我来收拾它,打死了拿回去煮来吃。”
于是,二人放下柴,一人在地上捡了一根棍子向蛇追了过去。
那蛇也是奇怪,见人追来,没有迅速钻入草丛隐藏身子,而是哪是不能藏身它就往哪里跑,好像故意向二人威:“来打我呀,我不躲躲藏藏的,看你能奈我何?”
于是吴尚荣在前,江沁兰在后,二人一路挥舞着木棍向那条蛇打去。
可是有时明明看见要追上了,等二人一棍子打去,那条蛇又猛窜一下,躲过了他们的打击。
若是一般的人追十多米后,见根本没有希望追上,早就放弃了。
但是,二人虽然还是半大孩子,都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劲头,认定了的事,都想着要坚持下去。
不一会儿,二人已经一路撵着蛇跑了两三百米远了。
突然,那一条乌梢猛然窜了几下,钻入枯枝败叶中不见了,吴尚荣紧赶两步,想把蛇找出来。
可是,吴尚荣突然感觉双脚踏空,身子往下滑去。
原来二人已经追到了山谷的边缘,但因为草木太多了,根本看不出来。
吴尚荣身处险境,却不忍心兰子姐涉险。下滑时,还不忘高声喊道:“姐,别下来危险。你去把绳拿来把我拉上来。”
江庆兰本来想跳下去的,听见吴尚荣说得有理,就转回身去拿绳子去了。
吴尚荣下滑后来到一处半山的草坪中。这半山的草坪不算大,只有十多米长,七八米宽。
他站在草中发现,这几十平方米的草坪中到处是天麻,好比人种植的一般。
吴尚荣心中大喜,这一片天麻恐怕要挖出上百斤的天麻。
以现在市场收购生天麻的价格,足足可以买到上百元了。
他心里道,自己能够发现这些天麻,莫非是天意?否则,怎么会巧之又巧地出现一条乌梢蛇,把自己引到了这里。
这里身处半山,其他找天麻的人自然是不会发现。
即是说,自从这里有了第一株窝天麻一直到今天,这里的天麻从来没有被人挖过。
吴尚荣想到今天就算了,明天和兰子姐背起锄头,拿起麻袋来挖。
吴尚荣然后开始看滑下的地方,好不好爬上去。
吴尚荣发现坡虽然有些陡,但是借助藤蔓和树枝完全可以爬上去。
吴尚荣选好攀爬的线路后,开始往上攀爬。
吴尚茶只下滑了十多米,很快就爬上去了。
等上去时,江沁兰已正好取了绳子来。
江沁兰问他受伤没有,他说没有。并且把下面的秘密告诉了江沁兰。
为了让兰子姐高兴,吴尚荣把江沁兰带来的两根绳子结在一起,在树上系牢。
又带着兰子姐抓着绳子滑了下去。
江沁兰四下一看,果然这里的天麻长得比地里的洋芋都密。
吴尚荣说,可能挖得到上百斤天麻,江沁兰估计起码可以挖上300斤天麻。
二人高兴地爬了上去,把裁判好后,时间就到了上午11点左右。
二人找到水沟边把手和脸洗干净,开始吃带来的午餐。
江沁兰的妈妈跟她准备的是两个饭团,她拿了一个出来,一分为二递了一半给吴尚荣,二人就着水,很快就把饭团吃完了。
江沁兰还想把另一个饭团拿出来分食了,被吴尚荣拦住:“兰子姐,饭团有些冷硬,还是一人再吃一点烙饼吧。”
于是,一人又各吃了两个烙饼,才背着柴上路。
没出林子前,背着柴走路是很有讲究的。因为林子里全是毛毛路,必须侧着身子走,背架上的柴才不会被林子两边的各种枝条藤蔓挂住。
用打杵来息气,你要挑选开阔一点的地方,同样才不会被挂住。因此有时尽管肩膀都有些酸软了,还得咬紧牙关挺住,继续背着柴前行,直到找到合适的地方才开始息气。
侧着身子在林中的毛毛小路上走了大约40多分钟,他们才穿出林区,踏上回家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