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平一搂杨一木肩膀,“杨校长,你看着中午怎么安排,我们几个大老远地陪你来这么一趟,你不能让我们空着肚子回去吧?”
张青笑着道:“我们女同志没意见。”
刘军道:“前面不是馄面摊子吗,要不要一人对付一碗得了。”
吕爱平指着刘军笑骂,“就你会做好人,一碗凉皮才几个钱。”
虽然这样说,但是还是几个人朝着摊子走去。
卖馄面的是位四十多岁的大姐。
摊前围了不少人,除了经济实惠,主要煮馄面的方式不同。
只见搪瓷碗在沸水里漂着,一把面条先丟进去,漂在水上的搪瓷如摇橹船荡荡悠悠。
碱水细面很快烫熟,大姐眼急手快,一筷子捞起,放入紧邻锅边台子上的碗中。
胡椒、盐、虾籽酱油、葱油这些都是预先搁在碗底的,
大姐顺手又在十几个花花绿绿暖瓶中抄起一只,倒入开水,冲开调料。
整个动作一口呵成,旁边人边看边说,”知道不,这叫一滚三鲜——水上漂。“
马尾辫大姐特意叮嘱,“先吃面,再吃馄饨,才够味。”
“大姐,说了不要放香菜的。”张青提前打过招呼,可大姐还是误放了,只得拿筷子细细地挑……
杨一木也是叹息……这是多好的香菜!怎舍得!恨不得这样跟她讲!
待每人干掉了一碗美味的面条后,后面又上了馄饨,胡椒放得足足的,还有虾米,直把刘军辣得嘴巴通红还直呼过瘾。
往回走的时候,张青脸浑身不自由,哭丧着脸道:“我对香菜过敏!”
杨一木看到路边有卖大碗茶的,就跑过去,帮她买了一碗。
“谢谢啊。”喝完茶,她有些局促地跟到杨一木身边,低声解释:“杨校,不好意思啊,其……其实那个校……校办厂那事我心里是认同的。只是...方校长在我转正的事情上帮了很多忙,我...我实在不好意思跟他唱反调...”
“没事。”杨一木倒觉得自己这事做得粗糙了些,事先没跟师父通气,要是张青和赵国伟全站他这头,让师父落了单,那场面反倒让他觉得不是滋味了。
杨一木把他们送到公交站车,自己去百货大楼买车,交了票,付了钱,又在楼下的车摊整了一下。
这年代自行车还是奢侈品,新车买了整一下,耐用,钢圈不跑偏。
准备往回骑的路上,杨一木又在供销社买了两瓶酒,两包点心。
回到学校,天刚擦黑,杨一木拿了一些糖票布票,又带上路上买的去了方校长家,方师娘在家,“你这孩子,你还没成家呢,以后哪样不花钱?以后可不许瞎买了……你师父又不知道溜达到哪儿了,也该回来了,我弄个锅子,你晚上就在这儿喝一杯。”
杨一木道:“师娘,我去林芳家有点事,今天就不在这吃了。”
方师娘听他这样说,也没好留,待方校长回来,道:“怎么瞅着杨一木闷闷不乐的样子?不会有啥事吧?”
方校长愣了一下,道:“能有啥事?吃饭吧,我饿了。”
方师娘说,“学校起校舍那事,没一木这孩子,光靠你也不成。人活在世,你又是他师父,平时多帮帮这孩子。”
说着去灶屋盛饭端菜。
可方校长感觉自己眼角一阵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