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一滚三鲜(1 / 2)

八十年代的安州市中心在辕门桥,后期逐渐西移,到了二千年以后市区中心变成了汶河。

这会儿,不知道谁最先在辕门桥一带卖小吃、烤玉米的,紧跟着摆摊卖衣服的也来了。

如今这边摆摊的有不少要归功于杨一木这只蝴蝶的煽动,一条小小的辕门桥街道已被小商小贩全占满了。

方强听了杨一木的话,鼓动了手下一帮人出来练摊。像辕门桥这边至少一半的摊主都是方强的手下小弟,原先在富平收小龙虾时跟着混的一些小年轻也投奔过来了。

他现在俨然是江北最大的二道贩子,从服装鞋帽、小电器扩展到箱包再对义乌小商品,成了安州赫赫有名的街面大佬。

因为风头太盛,方强无奈只得躲到幕后。

红桥一带交给了竹竿。

东关街那边交给了麻杆,麻杆原来是疤脸狗手下,现在也跟方强混。

国庆路大本营及周围一片交给了黑皮。

市中心辕门桥这一片全归三平管,这里的货一大半都是从他这边发出来的。

货大部分还是靠刘茂才从南边发过来的,象家用小商品、箱包这些是义乌人带过来的。

杨一木也尝试过,让方强去南下找货,无奈一直没有找通路子,拿到手的价格比刘茂才的还要高。

当然,江北和安州周边邻市的二道贩子,以及安州本地大部分摊贩子,大凡跟服装鞋包、电子表、计算器、生活小商品都绕不开方强的。

也有一些是从江南那边过来的二道贩子,想在这儿发展,又很难在这里站稳脚跟,说白了这个时候个体经济还处于打游击的年代。

大部分摊主生意都不错,不少人都捞到了第一桶金。

按方强的说法,一个看着不起眼的摊子一个月赚千把块钱跟玩似的,这可比在厂子上班强多了,但大部分个体户都学会了闷声发财,继续野蛮生长。

现在又到了春节,人气上来了,一窝疯地都抢着要。运气不好,即使碰上个要卖的,也是计较款式不行、颜色不行,总之一堆问题,磨半天嘴皮子,也不一定成交。

吕爱平看到前面有卖袜子的,想给老婆买两双,停下来问道:“小妹,拿两双多少钱?”

“四毛一双,还没开张,给你便宜,七毛钱拿两双。”摊主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说话带笑,精气神也足。

吕爱平不干了,“小妹,你在跟我开玩笑吗?卖袜子的可不止你一家,三毛我都嫌贵了,你还张口三毛五。”

摊主露出为难的神情,口沫横飞,“大哥,你看这袜子成色,我这可是尼龙的,再看看牌子,香港来的,可流行来,我摊上就剩这些了,卖完就没了。你去百货大楼去看看,料子牌子都没我这好,没五毛钱你肯定买不了……”

吕爱平看是看中了,可又舍不得银子,“小妹,五毛两双,给个话,行不行,行,我就掏钱。”

“大哥,没理让我亏本做买卖吧,六毛,低于这价,我真没法卖你。”姑娘说。

吕爱平犹豫要不要,旁边的张青一把拉上他,说:“不要,去那边看看。”

转过身,一步,两步,摊主耐不住了,喊道,“哎,大哥,回来,拿去吧,依你,就五毛两双,真不赚钱,就图你下回生意。”

吕爱平笑着掏了钱,“小妹,下回肯定还来。”

杨一木只在旁边瞅着想笑,但也没插话,这袜子从刘茂才手里拿过来才一毛一双,这妹子一倒手就是一倍半的差价。

不过张青倒是把女人的精明发挥到家了,吕爱平还知道让个价,换作刘军这种糙汉根本就没还价的概念,人家要多少,他给多少。

后面,杨一木给自己买了顶狗皮帽子,给林芳买了条绛紫色的围巾,刘军买了一条裤子、一双鞋子,都是张青负责讨价还价。

四个人来回来去逛了两趟,辕门桥一条街道本来就不大,确实也没什么地方好去了。

最新小说: 穿越之男妻当家 反派他越救越黑化 夏天开始的初恋 穿越之女扮男装太子爷 重生:开局成为校花监护人,她懵了 东京,都画漫画了,谁还谈恋爱啊 乒乓:超级全满贯 重生1981:开局坟头挖宝! 神豪:相亲遇绿茶,我反手送领导 谍战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