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一边骑马逼近,一边张弓搭箭,箭矢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冰冷的寒光。“嗖嗖嗖”三箭如闪电般飞射而出,最前面的三个贼人还没反应过来,就惨叫着中箭倒地。贼人队伍瞬间乱作一团,有人惊慌失措地大喊:“有埋伏!”有人四处张望,试图寻找攻击者。赵充国大喝:“狗强盗!你们跑不掉了!乖乖束手就擒!”一个贼人恼羞成怒,张弓搭箭,利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声朝赵充国射来。赵充国眼疾手快,身体如灵猿般侧身一闪,利箭擦着他的衣角飞过,带起一阵疾风。他顺势搭箭回射,“噗”的一声,贼人躲避不及,胸口插箭,惨叫一声,捂着伤口在地上痛苦地翻滚。
其他贼人见状,纷纷拔刀相向,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赵充国催马向前,与贼人展开激烈搏斗。他身姿矫健,在马背上辗转腾挪,手中环首刀舞得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刀都带起一道道凌厉的刀影,空气中弥漫着令人胆寒的气息。一个贼人挥舞着大刀,带着呼呼的风声朝赵充国砍来,赵充国不慌不忙,身体巧妙地侧身避开,反手一刀,刀身划过一道弧光,精准砍在贼人的手臂上,贼人惨叫一声,手中的刀“当啷”一声掉落在地,手臂上鲜血汩汩流出。
虎子不甘示弱,挥舞着大刀,与身旁的贼人拼杀。他大喝一声,一刀劈下,贼人匆忙举刀抵挡,巨大的力量震得贼人手臂发麻,脚步也踉跄后退几步。此时,子声和柱子从侧面迂回而来,他们一边射箭,一边朝贼人后方逼近,箭矢如雨点般射向贼人,又有几个贼人应声倒下。一时间,喊杀声、马嘶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山林。惊起的飞鸟在天空中慌乱地盘旋,似乎也被这激烈的战斗所惊吓。
赵充国瞅准时机,一个箭步跳到为首贼人近前,那贼人头戴黑色斗笠,满脸横肉,目露凶光,挥舞着长刀朝赵充国砍来,刀风呼呼作响。赵充国心中一紧,深知这是场硬仗,但他毫无畏惧之色。他身形如鬼魅般一闪,避开刀锋,同时一脚带着风声踢在贼人的膝盖上,贼人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赵充国顺势用刀背狠狠敲在贼人的后颈上,贼人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赵充国迅速踩在贼人头颈上,手中的刀直指贼人咽喉,刀锋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其他贼人见首领被擒,顿时乱了阵脚,手中的兵器也不自觉地颤抖起来。赵充国大喝:“还不束手就擒!负隅顽抗者,死路一条!”剩下的贼人纷纷跪地求饶,额头贴地,身体瑟瑟发抖。
赵充国:“虎子,收了他们的兵器,柱子,把这个领头的绑起来。”
虎子迅速将贼人的兵器一一收好;柱子拿起绳子,熟练地将贼头绑了起来。
赵充国赶忙跑到大树下,解开杨若雪和杨若云身上的绳索,拿掉她们嘴里的棉团。杨若雪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扑通一声跪地磕头:“谢谢大侠救命之恩,若不是你们,我们姐妹俩今日定遭贼人毒手,后果不堪设想。”杨若云也跟着跪下,声音带着哭腔:“是啊,大侠,你们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赵充国赶忙扶起她们,轻声安慰道:“没事了,快快请起,以后出门一定要结伴而行,多加小心。”
他转头看向贼人,目光如炬,厉声质问道:“你们为何要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良心何安!”一个贼人满脸悲戚,泪水混着尘土滑落,哭诉道:“壮士,我们本是普通牧民,匈奴人杀光了我们的家人,抢走了羊群。为了活下去,才……”
赵充国眉头紧皱,语气严厉:“匈奴人害了你们,你们更该去报仇,而不是来欺负同样受苦的百姓!如此行径,与匈奴强盗何异?”贼人低下头,面露羞愧,声音带着懊悔:“壮士教训得是。这次实在是断了粮,还有兄弟病重,无钱医治,才出此下策。我们平日从不抢穷苦人家。”
赵充国思索片刻,说道:“今日暂且饶你们一命,绑起来,押回官府,调查清楚后再做定夺!若再敢为非作歹,定不轻饶!”
赵充国一行人带着贼人和夺回的财物回到镇上。消息传开,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欢呼雀跃。杨崇山早已得到消息,带着一众家仆匆匆赶来。杨崇山身形魁梧,面庞冷峻,平日在这上邽地界跺跺脚,都能让地面颤三颤。看到女儿安然无恙,这位向来沉稳的豪右眼眶泛红,快步走到赵充国面前,双手抱拳,深深作揖:“赵壮士和兄弟几人,智勇双全,为民除害,实乃小女的大恩人,更是上邽百姓的大恩人!若不是你们,小女恐怕……大恩大德,我们没齿难忘!日后但有吩咐,我杨崇山定当全力以赴!”
经此一役,赵充国在当地声名远扬。上邽县令特意召见赵充国,对他的英勇行为予以表彰,并鼓励他继续为保卫百姓、守护大汉贡献力量。赵充国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他望着周围百姓的笑脸,深知这份荣誉不仅是对自己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暗暗发誓,日后定要苦练本领,守护上邽百姓的安宁,守护大汉的每一寸土地,绝不让百姓再受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