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暴露(2 / 2)

马皇后解释道:“我们治史,都是看某个人的行为、某件事情带来的影响,从中获取经验。”

“他不同,犹如庖丁解牛一般,将历史分拆肢解。”

“然后将同类型的事情,按照时间线串在一起,从而找到发展的规律。”

“嘶……”朱元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然后断然否决:

“这不可能。”

“华夏数千年历史,史书浩瀚如烟海,加起来何止千万言。”

“一个人穷其一生通读一遍都做不到,又怎么能做到肢解串联。”

马皇后说道:“所以我怀疑,他的家族世代治史。”

“如果数代人一起努力,是有可能做到的。”

朱元璋依然不愿意相信:“如果有这样的家族,不可能没有一点风声传出来。”

马皇后说道:“宋末有很多读书人不愿意为元朝效力,选择隐姓埋名。”

“元朝的统治方式你是知道的,除了收税什么都不管。”

“这就给了他们隐居的机会。”

“虽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谁又能肯定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呢。”

“而且他可是说过,对土地制度、收税制度、人口管理制度等等都有了解。”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就意味着他肚子里装着他们家族百年的研究成果。”

“那些学问,对我们、对大明太重要了。”

朱元璋沉默了。

虽然他依然不相信这种事情,可如果是真的,那对他们的帮助就太大了。

马皇后继续说道:“撇开那些未知的不谈,只说这次的天命观,对我们的启发是不是非常大?”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刚才思考过后,他对大明律的方向,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想到这里,他终于说道:“多试探一下,看看他到底学到了多少。”

马皇后笑道:“这就对了。”

说到这里,她忽然道:“这会儿外面的人,应该已经察觉到马钰的存在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知道了又如何,正好看看谁忠谁奸。”

-----------------

离开大牢的时候,朱元璋的脸色很不好看。

这个情报很快就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

大家都不禁产生了好奇心,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帝为何在那里停留那么久,为何会那么生气?

二皇子为什么没有被放出来?

是二皇子将他气成这样的,还是有别的原因?

各方人马各显其能,通过各种途径去打听消息。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以前没有消息泄露,只是大家没重视而已。

当大家都把目光放在这里,并开始打探的时候,真相很快就暴露了。

得知事情真相后,大家都震惊了。

二皇子被关进大牢里,和冒充皇亲的那个钦犯成了好朋友?

然后马钰断言,皇帝去开封是为了迁都的那一番话,也被传了出去。

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不是经过再三确认,他们都以为是在听话本故事。

可当确认这个消息后,大家就更坐不住了。

再联想到之后太子几次出入大牢……

不行,必须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们派出更多人去打探情报。

只是这次任凭他们怎么努力,都无法再探听到任何消息。

因为拱卫司将应天府大牢的一角封锁,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很显然,推测迁都的事情发生后,皇家最先反应过来,封锁了那一块区域。

到了这会儿,大家都知道那马钰身上肯定藏着什么秘密,否则皇家不会这么小心。

尽管很好奇,不过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罢手。

毕竟没必要为了一个未知的秘密,去触皇帝的霉头。

即便少数不甘心的人,也只是通过别的途径,打探马钰的身份。

比如和他一起逃难来的难民。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大家也就只是好奇一下,不会真的怎么着。

可很快大家就发现,皇帝变了。

准确说是对待‘大明律’的态度变了。

首先不再搞什么双重标准。

虽然还是坚持严厉打击贪腐,但不再像之前那么苛刻。

其次,他开始倾向于慎刑,并否定了李善长等人提出的轻罪重罚。

还否定了大部分肉刑,只保留了髡刑、刺字等较轻的部分。

这和之前相比,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所有人都很惊讶,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帝的态度转变为何会如此之大?

大部分人还在疑惑的时候,某些反应快的已经猜到,或许和前几天牢房之行有关。

那么问题来了,牢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者说,那马钰到底和皇帝说了什么,竟然能改变他的想法?

下朝后刘伯温立即找来长子刘琏:“我让你查马钰的情况,可有收获?”

刘琏摇头,说道:“应天府大牢那边,您叮嘱我不要去碰,我只能从逃难来的难民着手。”

“除了知道他两三年前出现在徐州,再之前的情况就一无所知了。”

然后他好奇的问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刘伯温也没有隐瞒,就将朱元璋的变化说了一下,道:

“我怀疑,就是那一趟大牢之行,让陛下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刘琏惊讶的道:“陛下从那里出来的时候,不是非常愤怒吗?”

刘伯温说道:“正因为愤怒,说明他说了一些陛下不喜欢听的话。”

“陛下当时很生气,清醒过来之后,却认可了他的话。”

刘琏觉得不可思议:“那么多人劝谏都没用,他竟然能说得动陛下?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刘伯温摇摇头,说道:“这正是我想知道的。”

“以陛下的性情,他返回应天的第一时间,就应该将马钰处死,维护皇家的体面。”

“可他却十几天不闻不问,这本就不正常。”

“前几日还亲自去了大牢,而且二皇子到现在都没放出来……”

“现在回想,此事充满了诡异之处啊。”

“之前我被朝政困扰,以至于忽略了这些。”

“若能早日察觉异常,或许就不用如此被动了。”

刘琏安慰道:“谁能想到那个小乞丐身上,会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接下来我们怎么办,继续去查?”

刘伯温沉吟片刻,摇头说道:“不用了,这么大的动静陛下肯定知道。”

“我们现在去查,不但查不到什么东西,还会激怒陛下。”

说到这里,他乐观的道:“至少目前来看,他与我们的观念并不冲突。”

-----------------

李善长却一点都乐观不起来,他非常的愤怒,又感到紧张。

之前皇帝打压他,他都没有这种危机感。

以他的地位,只要不造反都能安然无恙。

区区打压不过是皇帝提醒自己过线了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可现在皇帝的思想和他走向不同方向,才是他无法忍受的。

必须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到家他将李忠喊来,询问有没有查到什么有用的情报。

李忠也是无奈的说道:“除了之前的那些,再查不到任何信息。”

“主要是拱卫司的人,油盐不进。”

李善长脸上浮出怒气,道:“拱卫司,让石坚让来见。”

李忠大惊,道:“啊……这,不好吧,他可是拱卫司校尉。”

拱卫司现在的规模还不大,领头的只是个校尉。

李善长说道:“哼,那又如何?没有老夫哪有他的今日?”

“别说是他,若没有老夫,拿来的拱卫司。”

元末张士诚最善于用间,朱元璋作为他的头号敌人,可谓是深受其害。

当时朱元璋手下头号大将胡大海,就是被张士诚用间害死的。

胡大海当时的地位有多高呢,相当于是大明建国后的徐达。

甚至有人说,如果胡大海不死,徐达的位置就是他的。

可见,张士诚的用间能力有多强。

为此,朱元璋也被迫组建了自己的间谍组织,也就是拱卫司的前身。

李善长也是这个机构的负责人之一,人员招募、培训、派遣等工作,他都全程参与。

后来大明建立,朱元璋将这个组织改组成了拱卫司。

并将这个机构的权力全部收回,不允许任何外人触碰。

李善长自然也明白此事的敏感度,从此之后也不再过问拱卫司的事情。

这次他是真的感受到了危机,才出此下策。

最新小说: 逼爷入赘?让你们活到年底都算喜丧! 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念能力是异世界召唤 同村的丧彪成了灭世反派 为兄(重生) 何人乱我道心 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