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暴露(1 / 2)

朱元璋气冲冲的回宫,径直来到坤宁宫。

马皇后正坐在凉亭,拿着书本检查朱棡的学习情况,远处朱棣、朱橚正带着一群小豆丁玩耍。

见到他进来,朱棡转身行礼:“爹,您回来了。”

朱元璋绷着脸,一句话都不说,走到马皇后面前坐下。

一副咱很不开心的样子。

朱棡也变得拘谨起来。

朱棣、朱橚哥俩也察觉到不对,连忙带着一群小豆丁过来行礼。

朱元璋看着他们俩灰头土脸的样子,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看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还有没有一点皇家体统。”

朱棣和朱橚吓的和鹌鹑一般,低着头不敢说话。

几个豆丁则是想哭,又不敢哭。

马皇后语气慈祥的道:“还不快认错,以后不许这样了。”

朱棣、朱橚连忙认错,以后再也不敢了。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搭理他们。

马皇后打圆场道:“老三,带弟弟妹妹下去清洗一下吧。”

朱棡如遇大赦,连忙带着大家一溜烟离开了。

然后马皇后又不动声色的挥退内侍。

等花园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她眉头一挑,斜睨道:

“怎么,觉得我没把孩子们教好是吧?要不你自己教?”

朱元璋心道坏了,也顾不得生气,连忙赔罪道:

“哎呀,没有没有,谁敢说妹子教的不好,咱第一个不愿意。”

“咱都是被那马钰给气的了,一时失言,一时失言。”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顺着他的话说道:

“那马钰说了什么,将你给气成这个样子?”

朱元璋就将方才马钰说的话转述了一遍。

马皇后越听越是震惊,这不正是他们最欠缺的东西吗。

她本以为马钰或许懂一些这方面的学问,但凭他的年龄又能学到多少呢。

现在才知道,自己想的大错特错。

他这已经不是略懂,是研究的很深。

而且听他话里的意思,对行政制度也有很深的了解。

历朝历代神童屡见不鲜,可‘神’到这份上的应该绝无仅有了吧。

然后就是高兴,他果然懂。

没有枉费我在他身上花了那么多心思。

等朱元璋说完,她才赞叹道:“真大才也。”

然后她笑道:“我就说你去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信了吧?”

朱元璋气道:“可他大逆不道,着实气煞我也。”

这里他用的是气煞我也,而不是该死,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态度。

马皇后岂能听不出来,也放下心来,劝慰道:

“他还是个孩子,早早就失去了父母教导,故而才缺乏敬畏之心。”

“这正好给了我们机会,日后好好教育,必成栋梁之材。”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就怕教出一只白眼狼。”

马皇后认真的道:“他很重视和樉儿的感情,对标儿也颇为重视,可见是个重感情之人。”

“这样的人最适合以恩义结之,又怎么会成为白眼狼呢。”

“我觉得,培养好了他就是下一个沐英。”

朱元璋眉头皱起,道:“你不会是想让咱收他当义子吧?”

马皇后没好气的道:“凭什么要给你当义子?给我当侄子不行吗?”

“啊?”朱元璋惊讶的道:“你不会真的想认下他吧?”

马皇后正色道:“为什么不行?继承我爹的宗祧,正好也断了某些人不切实际的念想。”

朱元璋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不行,他来历不明,怎么能让他继承岳父大人的宗祧。”

马皇后见他反应激烈,知道此事急不得,于是就说道:

“我也只是这么想想,又没有一定要收他,你这么激动做什么,此事等以后再说也不迟。”

朱元璋重新坐好,道:“没有以后,就算他来历清白也不行。”

马皇后心中一动,狐疑的道:“你不会是因为他对你不敬,才反对的吧?”

朱元璋矢口否认:“没有,不是,你不要冤枉咱。”

马皇后哪还不知道是咋回事儿,一时间啼笑皆非。

这俩人,互相看不顺眼,也是没谁了。

不过认亲也只是偶尔产生的念头,并没有决定下来,见朱元璋如此反对她也没有再说什么。

转而聊起了天命的事情:

“马钰虽然目无尊长,但学识着实不凡,他对天命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

朱元璋冷哼一声,没有接话。

马皇后知道他在怄气,拉不下那个脸肯定马钰的诠释。

不过他没有开口反对,就说明也是颇为认可的。

所以她就继续说道:“尤其是其中两点,让我感触最深。”

朱元璋终于开口道:“哪两点?”

马皇后说道:“其一,天下人都认可的,才是天命。”

“用老话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但只有你最为重视军纪、安抚百姓。”

“所以我们在应天立足后,很快就民心归附。”

“即便陈友谅倾巢而出,天下人都认为我们必败的时候,后方百姓依然愿意相信我们。”

“百姓是真的觉得我们能打赢吗?”

“不,他们是愿意相信我们能赢。”

为了应对鄱阳湖之战,朱元璋向境内部分富庶地区征收双倍的钱粮。

百姓丝毫没有怨言,纷纷将家中存粮拿出来,让他顺利筹措到了足够的粮草。

虽然事后他通过免税,将多征收的部分还给了百姓。

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大家依然愿意支持他,不就是因为他善待百姓吗。

大家希望他能赢。

再没有比亲身经历,更能触动人心的了。

此时回想起来,朱元璋也不禁心生感动,说道:

“所以大明立国后,咱才规定良田十税一,下田二十税一。”

这个税率,在历朝历代里都算是低的了。

马皇后内心也很是欣慰,说道:“这就是百姓支持你的原因,也是他们应得的回报。”

顿了一下,她才继续说道:

“第二点,孟子的学说是给君主看的。”

“以往我们都认为,孟子思想是用来教导所有人的,现在想来并非如此。”

“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雠,是孟子对齐宣王说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对梁惠王说的。”

“孟子一书中诸如此类的话很多,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话全都是说给各国国君听的。”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这是人的本性,根本就不需要去教。”

“孟子就是将这种人性,告诉各国国君。”

“以免他们真的认为自己至高无上而胡作非为,最终被自己的国民所抛弃。”

“历史上因此被国民抛弃的国君,可是屡见不鲜的。”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

马钰说的时候,朱元璋虽然觉得有点道理,但内心是难以接受的。

此时马皇后变着花样重新说了一遍,就引起了他的思考。

当然,要说他就此转变想法,那有点不现实。

毕竟他都四十的人了,思维早已定型,不是几句话就能扭转的。

但至少他愿意认真去思考这个问题了,这也是一种转变。

马皇后没有打扰他的思考,事实上她自己也同样在回顾马钰说过的话。

并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过了许久,朱元璋先回过神,看她沉思的模样,就问道:

“你又想到了什么?”

马皇后说道:“我在想马钰的一身所学。”

朱元璋眼睛一亮,道:“可是发现了什么?”

马皇后点点头,说道:“他最开始通过蛛丝马迹,猜到了你想迁都,并且分析出了结果。”

“后面又结合过往历史,推断出丹书铁券不可取。”

“之后每一次交谈,他都是通过讲史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朱元璋恍然大悟,说道:“他是治史的。”

马皇后说道:“应当是如此,不过我要说的不是他治的何经,而是他治史的方式。”

“以前他也多次讲史,只是我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可是他解释天命变化的方式,却让我发现了端倪。”

“如果我的推测是真的,那他治史的方式就太惊人了。”

“可谓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朱元璋不禁有些好奇:“哦?他是如何治史的?”

最新小说: 逼爷入赘?让你们活到年底都算喜丧! 从西汉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轮回 念能力是异世界召唤 同村的丧彪成了灭世反派 为兄(重生) 何人乱我道心 限制文女主求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