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嬷嬷抱着沉重的木匣子,招来两个公公,并叮嘱他们小心细致的抬回轿子上,不可有丝毫的损伤。
像极了博物馆里收藏的宝贝,云嬷嬷转头与花棠棠嗑叨,“花小姐,你的生意虽做不成了,但可以指点手底下的人做,不必亲力亲为,奴婢就须亲力亲为,便每日都有忙不完的事。”
云嬷嬷每天处理的琐事多到忙不过来,皇宫里处处都需要她操心,浣衣局和制衣所是她常去之地。
宫内的宫女也需要她来悉心教导,她也须时常操烦宫内的膳食,骆九琛的一日三餐都由她在试吃,宫内的环境也全由她在安排管理。
加上云嬷嬷其实跟花棠棠一样,都是个工作狂,还都爱亲力亲为,总不放心别人做的,怕别人做不好,会经常监督,她从花棠棠的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理解归理解,不过如她这种活法当真是累得紧,她不愿花棠棠也过她这种忙前忙后,脚不沾地的日子。
“嬷嬷说得极是,但我还是更喜欢亲力亲为,自己做的事情,心里会踏实许多,住在皇宫里享受,人容易发霉。”花棠棠过惯了忙忙碌碌的日子,她更愿意做生意,生意能看到前途,在皇宫里当皇后看不到往上升的前途。
“花小姐说话真是有趣,您多在宫里走动走动,跟陛下多亲近,日子一甜蜜便觉得舒坦了。”云嬷嬷觉得只要花棠棠爱上骆九琛,一切便能迎刃而解。
贵妃当年与先帝情投意合,她如此热爱自由的人,也为先帝牺牲了自由,两人因为爱而生活在了一起。
云嬷嬷相信花棠棠迟早是会深深爱上骆九琛的,如骆九琛这般优越的男子,世间恐怕是没有哪个女子不为他动心。
花棠棠执手向云嬷嬷施了施礼,“嬷嬷,我们还是不说这事儿了吧,以后我会常住宫中,宫中的规矩我不大懂,还请嬷嬷多多指教。”
“花小姐严重了,指教不敢当,宫中确实不比花府自由自在,但您是未来的西夏皇后,只要关键时刻做做样子就成,陛下他也不会对你苛责。”
“这怎么成,宫中的宫女太监都要按规矩行事,这种特殊待遇不要也罢。”花棠棠不想当这个例外,宫女太监也是人,她想跟他们平起平坐。
她是新时代来的人,思想不应如西夏这种封建社会活着的人那样在奴和主之间来回切换,皇后又怎样,不过是一个称呼罢了,没什么了不起的。
“您是未来皇后,与他们自然不一样的,陛下他也不会要求您什么。”云嬷嬷倒不是做惯了宫里的仆人,是她的的确确把骆氏皇脉的人当作了可以依靠的亲人在对待。
无论是先帝,还是贵妃,直到后来的骆九琛,他们对云嬷嬷都很好,吃穿用度只多无少,还赏赐了她珍贵物件,锦衣玉食皆有之。
多的恩惠云嬷嬷从不领受,只拿自己的那一份月饷,她对骆九琛亦是尽心尽力,当作子女一般对待。
“嬷嬷,我和他们一样,皇后只不过是个职位,我不是什么尊贵的人,在这个职位上我更应作好表率才是。”花棠棠不以为然,她未穿越前的国度里是没有谁尊谁卑,更没有皇后皇帝这种称呼,人和人之间是一种良性竞争的关系。
例如她这种职业拳击手,能受人尊崇全是靠她自己在赛场上比拼,私底下也付出了不少努力,然而受她的影响的人也并未因对她的喜爱而对她三叩九拜。
花棠棠穿越过来的国家还在实行三叩九拜的尊卑礼仪,花棠棠却从不跪谁,前两次上了朝堂,她也是站着并挺着腰杆说话。
云嬷嬷受到花棠棠的影响,她不禁细思了片刻,觉着花棠棠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她在宫中处理诸多事物,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都是些苦命的人,能进宫谋份差事对他们来说已是天大的恩赐,这些人也各有各的苦法,云嬷嬷也尽力照顾周全,什么事她都会耐心的解释得详详细细,生怕这些苦命人去触碰上面的霉头,惹来无妄之灾。
司太后已死,如今宫中对待宫女太监不如过往那么森严,全由云嬷嬷在主事,云嬷嬷现而今如同皇宫中的大管家,只待皇后上位后好好整顿,她便可退居二线。
“花小姐你说的我都明白,难得你能这么体谅宫中的人,奴婢同他们每日打交道,也知道一些他们的苦楚。”云嬷嬷万想不到花棠棠竟比她还通情达理,想到的更多,她此刻仿佛遇到了良师益友。
“嬷嬷您忘了,我是经商的商人,我手底下也有一批帮佣,我的店中亦能遇上各色各样的人,客人中也有刁难我店里帮佣的。”花棠棠把自己的心得说将出口,实际上不只是她所见的事迹,单单这些还构建不出花棠棠的现代社会的文明平等观念。
最大的原因乃在于她是现代穿越过来的人,她自小又在现代社会长大成人,接受过现代社会的熏陶,对于西夏这种古代社会的礼仪是很不推崇的。
既然命运把她安排到了西夏,她一人无力改变现状,但她想尽力一试,能改多少是多少,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西夏到她穿越后的社会少说也有千年,她无法把千年进程压缩到短短几十年,却也不能坐以待毙。
花棠棠自觉是带着天命而来的人,她即将坐上凤位,皇后之名虽有贵气和威严,可惜的却是只笼中之鸟,无权干预攸关西夏的大事,只能在后宫处理些杂事小事消磨时间。
怪不得司金兰要想坐上皇位,花棠棠好似理解了司金兰的雄心壮志,女子也能独挡一面,执掌天下,为天下苍生谋福祉,开拓盛世太平之路。
但司金兰固然有值得敬佩之处,做法却不值得提倡,仿佛谋财害命之人,手段太过恶毒,养出了一堆贪腐的官员,这是司金兰失败的地方,她败给骆九琛也根本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