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等棉花烧完,瓶子内基本上也已经达到真空状态——就算不是完全的真空,但若是用来保存水果,这条件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且水果和棉花是分隔开的,也不用担心会烧坏了水果。小水果有小瓶子,大水果有大瓶子。
耿文华自己做过实验,用葡萄做的,葡萄这种水果,是保质期很短的,尤其是夏天,一天不吃,那尾端就会溃烂。但完好的葡萄装在瓶子里,耿文华等了十天,葡萄都不曾发生变化。
拿出来洗一洗吃,肯定是不如新鲜的那样好,但若是嘴巴没那么叼,基本上也吃不出来太大的差别。
她试吃的时候还特意请了胤禛,胤禛看半天,问道:“这个就是真空技术?”
西方是有这个说法的,并且据说有一个词叫大气压强。关于这种说辞,宫里有一本书是专门说过的,之前耿文华提出要用玻璃做温度计之后,胤禛就专门去查阅了这本书。
那东西,是万历年间,一个叫伽利略的西方人发明的。下面一个很大的玻璃泡,上面是玻璃管子,这东西比较大……也不好携带,但东西是好东西,能测量很多环境温度。
大清是有很多地方能用得到这总东西的,就比如说,现在烧制玻璃,锻造铁器,烧瓷器,都需要精准的掌握温度。
这和耿文华要求的体温计还不太一样,耿文华要弄的体温计因着太小,精准度又高,密封条件也达不到,现下内务府还暂且没给她做出来。
耿文华这次提出真空的说法,胤禛看过那本书关于大气压强的说法,自然也就想起来了这段内容。
他顿了顿才问道:“只能烧掉吗?不能抽掉?”
耿文华眨眨眼,应该是可以?嗨呀,可以不可以的,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抽气管这东西,她会啊,她买过真空袋啊,每年换季的时候,都要和家里的阿姨一起将不穿的衣服给收起来——南方有回南天,若是不这样收纳,下一次你拿出来的衣服,衣服可能就已经是发霉的了。
但是这东西得用塑料,塑料上哪儿弄?总不能用杜仲胶来做吧?
她干脆将这问题甩给了胤禛:“用铁器应该也能打造,回头王爷找工匠商量一下即可,这东西也并非是用一次就扔了,若是做这样生意的,自家打造一个,能用数十年,也是很划算的。”
她很懒散的将剩下的几个玻璃罐子都塞给胤禛:“反正法子我是有了,也给了,剩下的事儿就和我很不相干了,回头京城里若是有什么稀罕水果卖,王爷可千万记得让人给我买一些。”
她就是个混吃混喝的,胤禛连工资都不给……不对,康熙连工资都不给,她凭什么要这样卖命呢?不干了,反正该干的也差不多干完了,任何一个项目,最主要的核心,不就是一个概念吗?她提出了概念,剩下的构造框架,填充内容,这不都是别人的事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