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底弥漫着丹砂与铁锈的气息,百具铸剑师骸骨呈环形排列,中央石台上的道袍遗蜕腰间玉佩刻着“纯阳子”三字。徐惊鸿认出那是贞观年间消失的剑宗祖师,传说其晚年因“胡汉铸剑合流”之争与气宗决裂,此刻遗蜕手中紧攥的半卷《太上忘情决》残页焦黑处,“剑心通明,胡汉同光”八字仍在渗着金汞。
“看炼炉!”夜罗伽的指尖掠过青铜巨炉,炉壁上粟特文与汉字的铸剑口诀突然发光——隋末“尚武监”的“雌雄双炉”,炀帝曾命波斯工匠在此炼制征高句丽的兵器,却被太宗改造成密藏机关。她的星芒印记与炉中残火共鸣,炉内浮现出记忆画面:隋剑师与波斯匠人争执不下,最终将拜火教的“圣火淬炼法”融入中原剑胚,淬火时需同时吟诵《诗经》与波斯圣歌。
徐惊鸿抚摸遗蜕腰间的剑鞘,发现鞘身刻着完整的《黄庭经》,“命门”处嵌着的波斯赤晶竟与自己的“遗珠”短剑identical。当他将短剑插入鞘中,剑谷石壁突然浮现出隋末剑宗与气宗的对决:气宗以《黄帝内经》劲气御敌,经络光带在雨中显形;剑宗凭《诗经》剑意纵横,每一剑都在地面刻下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剑痕中,胡汉士兵并肩而立。
九、太初剑意:经史熔铸
《太上忘情决》残页突然悬浮在徐惊鸿面前,焦黑处的金汞字迹化作流光钻入他眉心:“剑者,经史之锋也。《诗》言志,《易》正位,《礼》定形,三者合一,方为太初。”他闭目体悟,终南山的太极归元之境与少林内劲在体内交融,竟在剑谷石墙上创出“太初九剑”雏形:
-第一式·蒹葭苍苍:剑气如雾,步法随《秦风·蒹葭》的回环往复,在三丈内织就迷踪幻境,剑穗扫过处,雨珠竟悬停在空中,映出胡汉商队在丝绸之路上的重叠身影;
-第二式·关关雎鸠:双剑合击(虚拟夜罗伽的弯刀),剑刃相触时吟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音波震碎敌方经络共鸣,夜罗伽的星芒印记适时补上波斯圣火劲,在敌阵中绽开并蒂莲光纹;
-第三式·无衣同袍:内劲灌注剑穗,二十道穗结如千军万马奔腾,暗合《秦风·无衣》的同仇敌忾,剑气所过之处,胡汉兵器的残影在雨中凝结,化作“胡汉同心”的战旗虚影。
夜罗伽凝视着石墙上的剑痕,发现每道轨迹都在刻下胡汉合璧的图腾:大唐云雷纹与波斯火焰纹相互缠绕,最终汇聚成盛开的莲花——正是他们在长安血池、终南紫霞洞共同见证的文明印记。她腕间的星芒印记突然剧烈震动,顺着剑气指引,在暗格中发现隋末剑宗的铸剑笔记,最后一页的血字触目惊心:“胡汉之剑若断,天下纯血之争必烈。”
十、剑气冲霄:正邪初逢
剑谷上方突然传来铁器摩擦声,十余道黑影踏碎雨幕,甲胄下的血莲纹身与夜罗伽心口的印记同源——正是在长安血池漏网的邪教余孽。他们手中的兵器融合波斯弯刀与唐刀,刀刃上却爬满蚕食真气的血色纹路。
“竟敢玷污圣火!”夜罗伽的波斯弯刀出鞘,刀光映出对方使出的“欲海魔功”——那是圣火堂禁术与中原邪功的畸形产物,招式间竟夹杂着玄武门之变的血腥幻象。徐惊鸿的“遗珠”短剑发出清越剑鸣,剑鞘的《黄庭经》经文化作光盾,将扑面而来的毒雾尽数挡下。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他首次完整施展出“太初九剑”,剑气裹挟着春日杨柳的意象,竟在寒冬中催生出嫩芽,嫩芽触及敌人的毒血时,瞬间净化出金黄的真气;
“《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剑光如烈日当空,照出邪教弟子体内被奴役的胡汉血脉,他们惊恐地看着自己的血同时流淌着波斯圣火的赤与中原真气的青,手中兵器应声落地。
最终一剑“太初归元”,徐惊鸿将剑气凝在剑冢石碑,刻下新图腾:麒麟与翼狮交颈而卧,莲花与火焰共生共荣。夜罗伽趁机烧毁邪教试图复活的《血月秘典》,灰烬中飘落半张隋朝地图,双语标注的“天枢密钥在少林,地火阵眼在高昌”,正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足迹。
十一、雨歇云开:双剑北望
暮色浸染剑谷时,徐惊鸿终于将《太上忘情决》残页与少林心得融会贯通,在“遗珠”剑鞘内侧刻下“太初九剑”总纲,末句“胡汉同光,剑心永固”与《贞观密藏录》的太宗手诏遥相呼应。夜罗伽从纯阳子遗蜕处取下的粟特银币,正与她的银锁碎片严丝合缝——原来圣火堂与剑宗的千年密约,早在隋末便以铸剑为凭。
“昙宗方丈说,我的玉佩是‘天枢密钥’,而你……”徐惊鸿望着夜罗伽腕间的星芒印记,想起终南山洞顶的守护者虚影,“地火密钥的持有者,从来不是单剑独行。”
夜罗伽忽然将银币嵌入弯刀护手,波斯翼狮与大唐麒麟在刀柄上首尾相接,刀光与剑光相碰的刹那,雨幕中竟浮现出长安朱雀街的灯海、火焰山的地火、青海湖的圣湖——那些他们共同踏足的土地,此刻都在剑光中流淌着胡汉交融的光。
“该回少林了。”徐惊鸿拂去胡服上的丹砂,剑穗上的二十道结正随着《诗经》的韵律摆动,“或许,隋末剑宗的遗脉,从来都在等待真正能握住双剑的人。”
夜罗伽望向剑谷深处逐渐平息的炉火,忽然明白,他们在终南山完成的“归元”,不过是文明长卷的一页。真正的“剑宗遗脉”,不在冰冷的剑冢,而在像徐惊鸿这样愿以胡汉为刃、以经史为锋的人手中——当双剑合璧,便是盛唐剑歌最激昂的章节。
雨停了,嵩山的云雾正在散去。两人并肩走向山外,腰间的刀剑在暮色中微微发烫——那是密藏钥匙的共鸣,是文明融合的脉动,是属于他们的剑歌,正沿着终南到嵩山的路径,向更广阔的盛唐天地奏响新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