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194章 雍凉攻略,刘备刘封镇长安

第194章 雍凉攻略,刘备刘封镇长安(1 / 2)

长安街头。

相较于刚开始时士民闭户不出、小儿闻燕王刘封之名止哭,大街小巷都有了车流人流。

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孩童的嬉笑声穿街走巷。

一面面诸如“刘郎大瓜”“刘郎小瓜”“刘郎绿豆”“刘郎黄豆”“刘郎糕”“刘郎裁衣”的旗子也出现在小贩的推车和门店的牌匾上。

仿若昔日上庸街头。

身着布衣内甲的刘备,看着那一面面“刘郎”前缀的旗子,一时之间,有些错愕。

祭祖礼后。

刘备安排了一应诸事后,决定微服走访长安街头。

如祭文中“备本支庶,涿郡织席”所述,刘备虽然是汉室后裔,但也只是旁支庶出一脉,跟中山靖王的嫡系偏了不知多远。

哪怕在涿郡刘氏中,刘备也只是个家道中落的小户出身,一度靠着织席贩履谋生,能师从卢植也是受同宗资助。

故而刘备与民间长成的汉宣帝刘病已一样,能与底层百姓共情。

在平原的时候就经常赤着脚与百姓一同耕地,一同蹲在田坎上吃饭闲侃。

即便后来官越来越大、甚至于封王称帝,刘备也没丢掉这个习惯,反而更乐于此道。

知民疾苦,才不会发出如某司马家傻儿子一般“何不食肉糜”的抽象发问。

只是今日这走访,着实令刘备“大开眼界”。

“这是,谁安排的?”

刘备看向左右的程畿和郭攸之,语气有些不愉。

朕是来走访的,不是来看长安街头的士民百姓作秀的。

程畿和郭攸之纷纷摇了摇头。

“陛下,丞相和尚书令诸务繁忙,应不会多此一举;太子和燕王也犯不着如此,或许.是个误会。”

“容臣上前问问。”

就在郭攸之要上前询问时,刘备止住道:“都说了,出门在外,不可自称臣,也不可称呼我为陛下。还是我亲自去问吧。”

刘备信步上前,来到一处挂着“刘郎糕”旗子的小贩处,熟练的攀谈。

小贩见刘备虽是布衣但气度不凡,也是十分热情。

见刘备问到大街小巷的“刘郎”旗子时,小贩的语气明显有几分兴奋:“老丈有所不知,昔日燕王殿下大军入城时,长安大街小巷都是紧闭房门,生怕遭遇兵祸。

燕王殿下入城后,见士民百姓惊惧,更有小儿闻燕王殿下之名吓得不敢哭泣,于心不忍又深感愧意,于是就以‘口渴’为名为一老丈挑了满满一缸水。

燕王殿下又称,是方今天子有教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长安街头小巷,多颂燕王殿下仁德。

后来太子殿下入长安抚民,一卖粗粮饼的老丈不慎冲撞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仅没有责怪,反而因车马践踏了老丈的旗号而深感愧疚。

太子殿下遂提笔为老丈写了一面旗,那老丈又十分胆大,竟又请‘太子’留名,要留着传家。

恰巧燕王殿下也在一旁,就称:太子殿下既然是替天子抚民,就不应该拒绝民众的请求。

燕王殿下又言:留太子殿下真名欠妥,方今天子又姓刘,不如留以‘刘郎’之名,亦可表示长安民众对天子殷切期盼之意。

我等后来闻之,争相请太子留名,老丈所见有‘刘郎’旗的,皆是太子亲笔。

故而长安街头也有童谣‘刘郎旗,飘长安,燕王挑水民心欢。太子题字传佳话,善小为兮汉室安。’”

一旁的程畿和郭攸之已经听得目瞪口呆了。

原本刘备今日私访是想带上刘封和刘禅的,顺便教诲二子不能因为如今发达了就忘记体察民生疾苦。

结果刘封和刘禅皆称怕被人认出,不愿跟着刘备同行。

好!好!好!

怕被人认出?

的确,完全没说错!

毕竟大街小巷的“刘郎”旗,全是刘禅亲笔。

郭攸之想收回方才那句“太子和燕王犯不着如此”了。

能当刘备侍中的人自然也不傻,刘封刚入城时为了安抚民心替老丈挑水还可以说是偶然为之。

卖粗粮饼的老丈恰巧冲撞了太子,恰巧旗号被践踏,恰巧燕王也在一旁,恰巧老丈斗胆请太子留名,恰巧众人争相请太子留名,恰巧太子愿意留名,恰巧长安又有童谣.

一件巧合是偶然。

件件巧合若还是偶然,那就是小觑郭攸之的头脑了。

程畿的心境亦如郭攸之一般。

【太子和燕王,深谙陛下之心啊。】程畿暗暗感慨。

若换做别的深居高阁的皇帝,或许会觉得大街小巷的刘郎旗犯了忌讳。

刘备不会。

此刻的刘备,心头如同被抹了蜜一般。

尤其是听到那句童谣的时候,刘备的脸色更如红光焕发。

恰巧此时。

一群蹦跳的小童又唱着童谣穿过人群,那清脆的童声也敲在了刘备的心头。

“刘郎旗,飘长安,童子之言,最是真诚啊。给我挑两斤‘刘郎糕’带走。正好也给我家那两小子也尝尝。”刘备笑呵呵的。

随后。

刘备又挨着摊位瞅,或是上前攀谈,或是一旁静听,脸上一直都洋溢着笑容。

而在后方。

刘封和刘禅同样布衣内甲,头戴草帽遮掩,隐于人群中。

“兄长,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刻意了?若是父皇怪罪”刘禅毕竟是受过许靖专业培训的,多多少少有点“老实孩子”的特性在。

刘封却是笑呵呵道:“别担心,父皇若真的会怪罪,就不会一逛就大半个时辰不离开了。若是待会儿父皇要训斥,自有为兄替你挡着。”

刘封的泰然,让刘禅多了几分心安。

虽然刘禅是太子,但如今也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

刘禅心思细腻。

刘封完全可以撇开刘禅单独来做这些事,偏偏却拉上刘禅,还让刘禅亲笔书写旗号,一切皆以刘禅为主导。

【兄长维护之心,孤必铭记在心。】刘禅暗暗发誓。

正聊间。

前方郭攸之走来,低声道:“两位殿下,陛下有请。”

刘禅惊呼:“被发现了?”

郭攸之嘴角抽了抽。

跟了大半个时辰若还发现不了,我这侍中也别当了。

刘禅也反应过来,脸色微红。

刘封却是拍了拍刘禅的肩膀,笑道:“既然被发现了,那就不用藏了。方才我见父皇买了糕点,正好去蹭几块。”

片刻后。

一处安静的小亭。

刘备斜倚而坐。

刘封和刘禅低头站立。

“说吧。谁的主意?”刘备板着脸。

刘禅忙道:“父皇,是儿臣的主意,与兄长无关。”

刘封笑而不语。

刘备瞪了刘封一眼,道:“公仲,真是阿斗的主意?”

刘禅再次强调:“父皇,真是儿臣的主意。”

只是看着刘备瞪过来的眼神,刘禅的语气也越来越弱。

刘封一本正经:“父皇,太子一向实诚。”

看着刘备那一副“别以为能骗我”的模样,刘封又一本正经的承认:“父皇,这的确是儿臣的主意,但也是太子的心意,更是长安士民对父皇的殷切期盼。”

自古好话,人都喜欢听。

尤其是儿子夸父亲的话。

刘备亦不例外。

程畿和郭攸之在一旁偷着笑。

当着陛下的面,睁着眼睛说瞎话,也就燕王敢如此了。

不过两人也没闲的没事的去呵斥刘封无礼之类,只是静静的看着刘备父子间的亲情日常。

“早承认不行?非得朕来问?”刘备板着的脸也放松了,让二人围席坐下,又将买好的“刘郎糕”取出:“跟了那么久,腹中可饥饿?”

刘封和刘禅皆是一笑,上前取糕。

刘备又招呼程畿和郭攸之也上前分食。

最新小说: 亮剑:我带李云龙搞军工 be后,男主们全都重生了 武布中华 替嫁妻子走后,剑尊道心破碎了 穿越农女:开局嫁个病秧子 穿越成皇帝就得从后宫起步 大唐:开局邀请李二一起造反 布衣权相 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 三国之风起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