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官道上,快马驰骋如飞。
快马上的信使脸色惨白,还未到许县城门口就坠马倒地。
城门口的魏卒纷纷色变,匆匆跑上前扶起信使。
却见信使艰难的取出怀中军报,沙哑的声音细如蚊蝇:“.宛城急报”
殿中。
曹丕正与司马懿对弈。
诸般国事接踵而来,让曹丕也患上了如曹操一般的“头风”病。
劳心劳力的事太多,想不头疼都不行。
曹丕又不是个摆烂的皇帝,志存高远,勤勉于事;又每常自比汉文帝,倡导节俭,期盼着亲手建立的大魏能长盛。
为此。
曹丕既抓军事又抓政治和经济,总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今日偷得半日闲,故来与司马懿对弈解乏。
说是对弈,曹丕的心思却不在棋盘上,常有落子失误。
而这个时候,司马懿也会装作棋艺不精,用更失误的落子来迎合曹丕。
一盘棋,杀了半个时辰,都是难解难分,不分胜负。
就在黑子将落未落之际,殿外骤然响起甲胄铿锵与急促喘息,侍中辛毗急步入内。
听到嘈杂声,曹丕不由眉头微蹙。
辛毗顾不得向曹丕请罪,近前将犹带汗味的漆盒呈递:“陛下,宛城急报。”
嗯?
曹丕猛然抬头。
宛城有夏侯尚和徐晃,大将军曹仁也引步骑精锐前往增援,能有什么急报?
曹丕不认为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刘封就能夺下宛城。
虽说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对曹丕造成了不少打击,但常年养成的内敛性格也让曹丕能在大部分时候都保持冷静。
即便谈不上天下皆在掌中棋盘,也能游弋其中。
“念。”
曹丕依旧盯着棋盘,手中的黑子悬而不落,似乎在找棋盘中合适的落子处。
辛毗不敢怠慢,急忙取出漆盒中的帛书,念道:
“伪帝刘备亲临宛城,南郊筑坛祭天刘封张飞赵云合围三面博望坡道尽封臣尚、晃顿首泣血,乞王师速援!”
砰.
清脆的落子声响起。
曹丕手中的棋子掉落棋盘,砸开了棋盘上的黑白棋子。
“刘备,宛城祭天?”
曹丕一把抢过辛毗手中的帛书,眼神也变得难以置信。
片刻后。
曹丕霍然起身,玄服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额头青筋暴起,怒气也随之迸发:“老兵安敢!”
南阳之地,为光武龙兴之地。
由于刘协禅位,曹丕的魏也相当于是传承于光武一脉,礼法正宗。
而现在。
刘备在宛城祭天,大宣“天命在汉”,黎庶不懂,官吏岂能不懂?
若刘备势穷,可以懂装不懂。
若刘备势强,就成顺天应命。
司马懿见曹丕震怒,急趋近前扫视军报,亦是心惊:“刘备祭天宛城,以昭汉室正统,若让其祭祀日久,即便刘备对宛城只围不攻,南阳诸县的豪强士民也必会滋生异心。”
攻城不如攻心。
从军事上来讲,以宛城的防守力度,刘备即便能强行攻下宛城也会折损惨重。
赢了,不足为奇;输了,反挫声威。
可刘备在宛城祭天就不一样了。
刘备素以“仁”而扬名,大可传檄文于诸县,宣汉室之“仁”,亦可佯装给宛城“时间”去考虑利弊。
简而言之:不是刘备攻不下宛城,而是刘备不忍宛城士民受兵祸之苦,将士民的怨恨都引向守城的夏侯尚徐晃等人。
等南阳诸县士民都响应后,宛城也就成了孤城一座,届时再强攻,事半功倍。
司马懿不由也忧心忡忡。
眼下正应了曹丕最初那句“刘备老兵子,这是要与朕决战吗?”
一开始。
司马懿对刘备“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却来势汹汹,如破竹之势”滋生怀疑,认为刘备不是来决战的。
而现在。
司马懿对先前的判断不自信了。
刘备都宛城祭天了,难道还不能证明刘备是来决战的吗?
再看军报中“刘封张飞赵云合围三面.博望坡道尽封”,除了刘备的大将军关羽和卫将军黄忠不见踪迹外,刘备在荆州的大将都出现了。
再结合曹仁传回“博望坡有刘封族弟偏将军寇安国固守险要”,以及曹休传回“江夏有汉兵进犯平春”等情报综合。
司马懿猜测在博望坡的应是刘备的卫将军黄忠,而刘备的大将军关羽应该还在襄阳调度四方兵马粮草。
换而言之:刘备不仅将荆州的大将都出动了,还亲临宛城了!一个太子一个燕王也都参战了。
就这阵势,谁敢说刘备不是来决战的?
“陛下当亲往。”
司马懿将最后一丝猜疑散去,向曹丕进言。
曹丕不置可否,而是派人将刘晔、蒋济、满宠、赵俨也传唤到了殿中。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是否亲往宛城,曹丕也不能一言而决。
不多时。
众人到来。
得知刘备宛城祭天,不论是刘晔、蒋济还是满宠、赵俨,都心惊不已。
刘晔不由喃喃低语:“这怎么可能?刘备莫非真的要兵向宛洛?不应该啊,以刘备如今的军力,根本不可能打到洛阳。
不趁机取平春义阳抢占淮水上游然后东取江东淮南之地打造南北对之势,却反过来在宛城祭天要引陛下决战。
刘备竟如此狂妄?”
按刘晔的理解:刘备最好是先灭了孙权,然后进兵淮南,尽取江淮以南,然后南北对峙,双方拼发展,这是最稳妥也最有可能北伐成功的战略。
两国相争时,最重要的不是军事上的胜败,而是政治上的胜败。
当政治上的决策导致“官吏腐败、师老兵疲、士民穷困”时,才是真正用兵的时候。
以大势力压,无往而不利。
而刘备现在的做法,就是在行险:将两国相争的胜败寄希望于某一处战场的胜败,赢了还有机会,输了满盘皆输。
在刘晔看来:曹丕输得起一场两场三场,可刘备输一场就翻不了身。
偏偏。
刘备就用了刘晔认为的“行险”,这也对应了司马懿先前对刘晔的反驳“刘备为人,极善弄险”以及翻越米仓山一事。
不仅刘晔疑惑,蒋济、满宠、赵俨也有类似的疑惑。
众人窃窃私语间。
曹丕开口问询道:“仲达劝朕亲往宛城,诸君以为可否?”
曹丕此刻的语气淡然,方才因骤闻军报而滋生的恼怒已经被按捺。
跟刘备争锋越久,曹丕也越来越习惯且接受对阵刘备的困难了,也越来越明白为什么昔日曹操会发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孤耳”的感慨了。
这是曹操都视为一辈子对手的狠辣人物,即便有曹操留下的庞大基业也不是曹丕能够轻易对付的。
要对付刘备,就必须时刻的保持冷静,不能在大的决策上再犯昔日留曹仁在樊城的错误。
倘若昔日能同意曹仁焚烧襄阳樊城撤回宛城的决定,刘备今日绝对不可能有机会在宛城祭天!
然而。
事情已经发生了,再懊悔也无济于事。
曹丕必须谨慎更谨慎,以免再犯决策上的错误。
说是问询。
其实以目前的局势来看,问不问,结果都是一样的。
刘备都亲临宛城了,曹丕又如何能不去?
刘晔、满宠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皆是认同了司马懿的进言,纷纷出言附和。
“刘备在宛城祭天,以【炎汉】蛊惑中原士民,乃是窃取天命,陛下当亲往宛城,粉碎刘备祭天图谋。”
“臣夜观星象,南阳有赤气冲斗。刘备老卒尽出,张飞赵云又皆万人敌,非陛下天威不能镇之。遥想昔日,汉高祖亲征黥布方定淮南,今陛下龙骧虎视,正宜效法先贤。”
“刘备用兵如狡狐扑兔。如今故意放弃舟楫之便而趋骑战之地,实欲令陛下疑心避战而挫宛城士气,陛下不可中刘备诡计。当亲往宛城,以振士气!”
“陛下亲征则粮道如臂使指,若遣他将恐调度迟滞。昔官渡之战,若无先帝亲临,亦难击败袁绍。如今刘备在宛城猖獗,正是陛下亲临之时。”
众人附和之言,亦令曹丕心气大慰。
曹丕大喝一声“善”,拔剑劈裂棋盘。
“织席贩履之辈,竟敢在光武旧乡僭越郊祀,甚是可恨。
朕乃天子,亦是光武一脉所禅,岂能让一个老兵子在宛城猖獗僭越?
速诏兖、豫、徐诸县,调兵运粮,朕要亲往宛城,擒杀刘备,以儆效尤。”
曹丕一怒,三州受祸。
诏令到达之日,兖州刺史贾逵,豫州刺史王凌,徐州刺史邹岐,不敢怠慢,纷纷调兵运粮,以助曹丕。
与此同时。
博望坡外的曹仁,也得到了曹丕的进兵军令,勒令曹仁强攻博望坡,要在曹丕大军抵达前拿下博望坡为前线据点。
“既是陛下亲临,我也不能在此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