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清妖 > 第六十四章 不拿我当大人?

第六十四章 不拿我当大人?(1 / 2)

赵安参与私盐买卖是可行的,青帮本身就是清代最大的物流运输集团,而这个物流运输集团也是有内部准军事化组织的,相较亡命徒组成的小股贩盐队伍,青帮天然就具备组织和武力上的压倒性优势。

雍正年间李卫就是利用青帮打击两淮走私盐贩,成效显著,搞的贩盐的跟青帮誓不两立。

不过几十年过去了,时间这东西又最容易淡化仇恨,赵安估计青帮和私盐贩子很有可能早就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沆瀣一气互相勾搭在了一起,因为青帮的物流体系也是私盐贩子天然的“保护伞”。

一方有货,一方有船,有钱大家挣么。

反正打死赵安也不信青帮没参与走私贩盐。

所以只要他能搞定一些灶户,再在官面上稍稍运作一下,借着青帮的皮弄条小规模的产销贩渠道一年挣个几百上千两甚至再多些应该不难。

又不是要垄断私盐体系,就算他想也没这个本事。

大白天都敢偷摸出来贩盐,能没点白道上的关系?

说不定连两淮盐运衙门的路子都打通了。

吃自家饭,砸大家锅的事情赵安是干不出来的。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才是正理。

除非他当上江苏巡抚或两江总督,那私盐这摊子必定得姓赵。

急起来,两淮盐运衙门也得姓赵。

谁跟爱新觉罗姓,谁就跟还能活九年的老太爷一起走。

其实眼下官面上赵安也是有关系的,甘泉县的巡检司就负有缉私盐职能,丁县尊又是个极其贪婪的父母官,这位县尊大人只要松个口,或变相给巡检司打个招呼,巡检司那边肯定不敢查领导身边的人。

不听使唤,立马叫你下岗。

合伙人这块除了孙瑞孙老四赵安也想不到其他人,不过真要把这事偷偷弄起来,必定也要找些信得过的自家人参与其中。

一路上赵安都在琢磨这件事,寻思还是有必要把打小一起长大的包大为和杨小栓弄进青帮,这样走私盐的事就能由他们去干。

他是府学的学官,不好明目张胆参与走私的。

要是被别的私盐贩子发现他这个学官的存在,事情就会变得很棘手。

一旦被人告发,除非换个省份继续骗,不然江苏这里是铁定混不下去的。

搞钱归搞钱,但涉及大是大非和前途这一块,赵安不敢含糊。

钱要弄,但绝不能自个下场。

和中堂这会如日中天,赵安觉得自己要是能给和中堂一次孝敬一百万两,人中堂大人说不定都能让他在省里坐把交椅。

一千万两,制台、部堂说不定都有的商量。

当然,前提是赵安的履历和政绩也要漂亮。

不过身份证和学历都是假的,履历和政绩难道就不能接着造假么?

要假,就一假到底!

想到这里,骡车上的赵安脸上不由浮现一抹说是猥琐吧不太像,说是志存高远雄心勃勃吧也不像,反正就是瞧着挺诡异的笑。

接下来的路就好走多了,老天爷也没再给赵安添堵,一路顺顺当当的就到了东台县。

东台县是二十多年前刚从泰州拆分出来的新县,因此县城规模不大,县学和孔庙跟其它地方一样是在一起,位于县衙东南约里许地的地方。

东台县城给赵安的感觉就是被各种河道围着,河道上皆是打着各种旗号的盐商货船,还有络绎不绝运送芦苇的船只,一眼看去没有什么高大建筑,除了偶尔几座二三层小楼,其余都是那种青砖平房式的建筑。

河道边上到处都是码头,有供客商上下货的大码头,也有城里居民洗衣做饭取水用的小码头。

仔细看的话,不乏有妇人蹲在码头洗痰盂尿壶的。

东台人的口音不像赵安老家兴化,跟扬州那边区别也大,听着有点像后世南通口音,反正赵安听不懂。

坐在骡车上一路看下来,恍惚间以为回到前世六七十年代的某苏南小乡镇。

到了县学门口后,赵安便给张二哥结了车钱让他回去。

不是不想让张二哥留在东台等他一起回去,实是不知道这次东台县试要考多久,这要是在东台停留时间太长会影响人张二哥收入。

现在回去路上还能带几个客呢。

啥都不干让人在这干等,赵安反正是不好意思的。

“小哥下回再用车的话直接找我便行。”

张二哥走时给了赵安一块竹片,上面是他家的地址,作用跟后世名片差不多,有需要的话直接到他家等,或者留个口讯便行。

大概就是底层人民的劳动智慧吧。

县学大门没有看门老头,从外面看起来倒是有点像座被院墙围着的寺庙,赵安四下看了眼整了整衣衫便负手走了进去。

走路的姿势尽可能显得成熟稳重,因为能体现上级单位来人“视察”的气场。

跟个小瘪三似的肯定要被人看轻。

心态大概就是别拿村长不当官看吧。

一入县学就听朗朗读书声传来,东台以盐而兴,人也是以盐而聚,自然读书的大多是当地的灶户子弟。

前明时灶户的户籍归盐运司管,实际由州县代管,且灶户必须代代承袭不许参加科举,但到了清朝这个制度松动了下来,允许灶户子弟参加科举,只是额外需承担一定的课役。

赵安的到来没有引起东台县学任何人的注意,直至他在一间教室门口装作“领导”般朝内仔细端详,方引起县学的复设训导董正祥的注意。

复设训导是没有品级的吏,只有经制训导才是正九品的官,职能上属于经制训导的助手,体现在东台县学这边的话,这个董训导其实就是管后勤伙食的。

“请问您找谁?”

赵安装模作样的逼格让手中拎着两块猪肉的董训导有些吃不准。

“噢,我是府里下来的。”

赵安淡淡说道,然后就被董训导请到了“校长”办公室,就是县教谕的值房。

“赵大人您先坐一会,教谕大人去了县衙跟县里商议县试的事,要晚一些才能回来,卑职这边先给大人您泡壶茶,”

不愧是管后勤的,尽管对赵学录如此年轻颇感惊讶,脸上的表情、手头的活计、口头的恭维话董训导是一样不落。

让赵安挺受用,尤其那一口一个“大人”特别来事的感觉。

一个小县城的儒学能有什么好的招待茶叶,也就市面上的常见货,赵安这人也不讲究,加之也渴,便要端起泡好的茶碗先咪上一小口润润喉,想到什么动作为之一滞,改为拿起碗盖在茶碗边上轻轻刮两下,又吹了两下。

慢条斯理。

动作看在董训导眼里,大概就是这个派头的意思。

“校长”杨教谕和副校长常训导(经制)都去了县衙,县学这边除了董正祥这个训导助手能负责接待,真没其他人有资格了。

赵安这边装作什么都懂的问了董正祥关于县试的事,待知县试正式日期是后天,并且要连考三天后,不由有些关心道:

“眼下正值大暑天气热着,县学这边可曾注意学生中暑的事?可不能出了差子,考试固然重要,学子的身体更为重要,这是本官临来前教授大人特意叮嘱的,你们万不能松懈了。”

最新小说: 穿越之喜满鸿福小农女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全能偶像也要打排球! 咋办?我爹是奸臣! 陵江案 抗战:跟咱比资历?你小子不够格 水浒之新宋江 从农家子到当朝首辅 皇朝:白粥榨菜管饱后,我竟黄袍加身了 小兵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