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宫道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董佳佳怀抱二格格,沿着蜿蜒的宫道,缓缓迈向寿康宫。她低头凝视着怀中酣睡的女儿,粉嫩的脸颊上挂着纯真的笑意,似是做着甜美的梦。董佳佳的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鼻尖微微发酸,心中像被无数细密的针轻轻刺痛。
尽管她清楚,将二格格托付给皇太后,是为女儿谋得更好的前程,皇太后也定会给予二格格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可作为母亲,要割舍这份血肉相连的母女情,董佳佳心中的酸楚如潮水般翻涌。但她想起自己曾立下的誓言,为了能在这吃人的后宫活下去,为了女儿能平安长大,她必须咽下这份不舍,强装镇定。她在心底默默告诫自己,不能目光短浅,活着才有希望,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为了避免后宫的流言蜚语,董佳佳明白,自己今后必须尽量避嫌,减少与二格格的接触。她必须恪守本分,绝不能借着二格格去攀附皇太后。
皇太后只能是她的救命稻草,绝不能成为她在后宫争斗中的靠山。若是惹得皇太后不悦,皇上和太皇太后绝不会轻饶她,更别提二格格可能会因此遭到厌弃。因此,她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与二格格日后聚少离多,注定母女缘浅。
不过,这样也好。董佳佳向来不是个无私的人,对她而言,二格格能活下来便已足够。而且往后几年,后宫争斗会愈发混乱,她没信心保下二格格,给皇太后抚养,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董佳佳抬头,望着前方寿康宫那朱红色的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两侧宫墙向远方延伸,仿佛将她与这尘世最后一丝的羁绊隔绝开来。她恍然觉得深宫的日子愈发索然无味。
来到寿康宫门前,阿鲁特嬷嬷早已候在那里,见董佳佳到来,立刻上前恭敬行礼。董佳佳连忙示意她起身,目光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阿鲁特嬷嬷。随后,在阿鲁特嬷嬷的引领下,她移步殿内。
董佳佳抱着二格格,端庄地坐在雕花椅上,心中忐忑不安。突然,太监高亢的通报声响起:“皇太后驾到!”董佳佳立刻起身,恭敬行礼。只见皇太后身着一袭素色常服,神色温和,从内室缓缓走出,仪态万方地坐在宝座上。
皇太后的目光瞬间被董佳佳怀中嬉闹的二格格吸引,她用蒙语吩咐阿鲁特嬷嬷将孩子抱过来。
董佳佳自然听得懂蒙语,毕竟原身的父亲在皇太后麾下任职,若想在皇太后宫中立足,不会蒙语便难以出头。她闻言便将二格格递给身旁的白露,示意白露将孩子抱给皇太后。
皇太后见董佳佳如此举动,略感惊讶。毕竟后宫中通晓蒙语的嫔妃并不多,大多为满汉两族。然而,一想到董佳佳是皇帝后宫之人,皇太后便打消了与她亲近的念头。她接过二格格,脸上顿时绽放出笑容,眼中满是慈爱,忍不住逗弄起怀中的孩子。
董佳佳见皇太后对二格格喜爱有加,心中稍感宽慰,随即起身向皇太后行礼告退。皇太后看着董佳佳,语气平淡却又带着几分深意:“我会好好照顾二格格的。”这句话既是对她的承诺,也是一种警告。董佳佳听罢,心中了然,她最后深深看了一眼二格格,毅然转身,带着启祥宫的众人离去,只留下二格格身边的侍从。
皇太后看着董佳佳离去的背影,转头对着阿鲁特嬷嬷,眼中泪光闪烁:“看到二格格,我心里欢喜极了,在这偌大的宫里,终于有了牵挂。”
阿鲁特嬷嬷看着主子露出纯真的笑颜,心里的一丝愧疚顿时消散,也笑着回应:“看到主子开心,奴才心里也高兴,咱们寿康宫终于热闹起来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自从董佳佳将二格格送往寿康宫后,她便重新梳理原身的人际关系,恢复了与阿明阿格格—格兰珠的往来。
不得不说,阿明阿格格的人品确实不错,她性格佛系,有些随遇而安。与张氏一样,格兰珠也出身于包衣世家,人口不多,家境并不富裕。
自打格兰珠侍奉康熙以来,她便不用再为了衣食发愁,因此她向来对争宠之事不上心。所幸后宫有皇后主持大局,内务府也不敢肆意妄为,欺压无宠嫔妃,格兰珠在后宫的日子过得倒也安稳。。
九月十七日,董佳佳正与格兰珠商议着即将到来的十月颁金节的筹备事宜。虽然她们无法前往前朝参与盛宴,但在自己的殿内亦可庆祝一番。
董佳佳与格兰珠早已约定,在董佳佳这里欢聚,毕竟长春宫中有身怀六甲的马佳氏,来启祥宫更为便利。正当两人聊着正高兴的时候,梁九功携带着康熙的赏赐踏入了西配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