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球来得像场精密谋杀。
当对手的削球以诡异弧线飞来时,林晖突然想起打乒乓球那年,教练把一枚生鸡蛋放在他掌心:“控制不是蛮力,是让脆弱的东西自愿跟着你走。“
他手腕一抖,球在台面弹起的刹那如同被施了魔法,轻飘飘越过球网,就差点成功落地。
林晖立马将球高高抛起。
在球下落的瞬间,他忽然改用正手发出极速奔球,乒乓球如子弹般直射对方底线。
对手仓促回球,林晖紧接着一板加转弧圈,球在对方台面炸开一道白光。
对方选手不慌不忙。
而此刻观众却集体起立。林晖听见自己的心跳如擂鼓般轰鸣。他抹去睫毛上的汗珠,发现球衣后背已经完全贴在了皮肤上。
对手孤注一掷地抢攻。
乒乓球在台面上来回飞舞,连续七板对拉后,林晖突然变线,一记大角度挑打将球送到对方正手空档。
对手鱼跃救球,球差点擦网落下。
球馆内骤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林晖的瞳孔猛地收缩,右手腕在千分之一秒内完成了从后摆到前冲的转换。
那颗银白色的小球如同出膛的子弹,带着尖锐的破空声直扑对方台面,正是对手反手位那个三厘米见方的死角,这个被教练组研究过上百次录像才发现的薄弱环节。
对方选手的反应快得惊人。
他左脚后撤半步,球拍以诡异的角度斜切下来,在乒乓球即将擦过桌角的瞬间,硬生生将球兜了起来。
观众席上顿时响起潮水般的叹息,随即又转为更热烈的欢呼。
这颗回球划出夸张的弧线,像被无形的手操控着。
这会汗水顺着林晖的眉骨滑落。
他清楚地看到对手手腕在轻微颤抖,这个号称“钢铁防守“的男人,接这记时速120公里的杀球时,拍面已经出现了0.5度的偏差。
林晖的肌肉记忆先于意识做出反应,身体如猎豹般前倾,球拍化作一道银色闪电。
两颗汗珠同时从两位选手的下巴滴落,在聚光灯下折射出水晶般的光芒。
乒乓球在胶面上炸开清脆的爆响,像被按下了慢放键,旋转着撕开空气。
球在台面上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带着强烈的侧旋朝佐藤的反手位死角弹去。
对方选手的瞳孔骤然紧缩,身体几乎是本能地向左横跨一步,球拍在最后一刻斜切而出。
“啪!”
球撞击胶皮的声音清脆而短促,但回球的轨迹却出乎意料地飘忽。
林晖的神经瞬间绷紧,他的视线死死锁定那颗高速旋转的小球,预判着它的落点。
然而,就在他准备侧身抢攻的刹那,球在触台的瞬间诡异地改变了方向,像是被无形的力量拽了一下,向外侧弹开!
差点擦边!
观众席看到这样的球有人欢呼,有人叹息,而林晖的呼吸微微一滞。
这一分,林晖本有十足的把握拿下,但对方选手的顽强和一点点运气,让他寸步难行!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眼神却更加锐利。
林晖的嘴角微微扬起,但眼神里没有丝毫松懈。
他知道,林晖不会因为这一球的艰难而动摇,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球馆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只剩下球鞋摩擦地板的声响和观众压抑的呼吸声。
同时乒乓球在聚光灯下划出一道刺眼的银光,林晖这一球带着强烈的下旋直逼对方选手的正手小三角。
对方选手的球鞋在地胶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预判到了落点,却在触球瞬间脸色骤变,这记看似普通的发球在触台后竟产生了诡异的二次加速!
“是林晖最新练成的球!”解说员激动得破音,“球在触台后旋转轴心会发生0.3秒的偏移!”
对方选手的球拍在千钧一发之际变砍为挑,勉强将球救回。
但回球弧线明显偏高,林晖眼中精光暴涨,整个人如同拉满的弓弦般后仰蓄力。
观众席上数百人同时站起,所有人都预感到即将见证教科书级的杀球。
“轰!“
球拍撞击声宛如惊雷,乒乓球化作一道白光直射对方球台。
就在对方选手绝望闭眼的瞬间,球竟然重重砸在网带上!
“擦网!“主裁判举手示意重发,边裁却突然打出争议手势。慢镜头回放显示,这个杀球在触网后竟然诡异地改变了旋转方向,在对手的台面上留下一个清晰的弧形擦痕。
现场大屏幕的鹰眼系统启动三维还原,整个球馆鸦雀无声。
林晖突然发现自己的右手在不受控制地颤抖,不是紧张,而是方才那记杀球带来的肌肉记忆仍在神经末梢跳动。
随后递来的新球带着冰凉的触感,林晖在裤缝擦了擦掌心的汗水。
他忽然想起几个月前在青海高原特训时,陆指导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对他说的话:“真正的高手对决,最后较量的不是技术,而是谁能先听见自己骨头碎裂的声音。“
很快林晖将球高高抛起,在球体下坠的0.8秒里,他仿佛看见无数个日夜训练时飞散的汗水,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
球拍与乒乓球接触的刹那,林晖的手腕突然做出一个违背常规的抖动。
这个被国际乒联命名为的隐蔽动作,让球体在飞行中产生了违背物理常识的S型轨迹。佐藤的瞳孔剧烈收缩,他的身体已经本能地向右移动,却眼睁睁看着那抹银光在半空划出诡异的折线!
这项连国际乒联都尚未正式命名的技术,此刻正在数百万观众眼前展现出恐怖的威力,球体表面不同区域的旋转速度差异达到了惊人的300转/秒!
对方选手球拍在最后一毫米勉强蹭到了球。
但超高转速带来的马格努斯效应,让回球像被磁铁吸引般直冲天花板。
林晖的肌肉记忆先于意识启动,他的左腿在地上蹬出深深的擦痕,整个人几乎与地面平行地飞身救球。
“砰!“
球拍与球接触的瞬间,林晖听见自己肩胛骨发出不堪重负的脆响。但他依然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回击——球擦着网带在对方台面炸开,对方选手扑救时整个人撞翻了裁判席。
慢镜头显示,这个决胜球在触网时产生了17次微观弹跳,最终落点距离边线仅0.07毫米。
当鹰眼系统最终判定得分有效的瞬间,林晖的膝盖重重砸在地胶上。他颤抖的右手摸向左侧肋骨,那里有块三个月前高原训练时骨裂的旧伤。
(ps: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打赏,走过路过,麻烦留下各位的小脚丫子,作者在这里万分的感谢,让作者知道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当孤独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