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却是拎起脚边的两桶水,健步如飞往灶房去。
九月十六,宜嫁娶扫舍、动土出行、开光开市······可谓是难得的好日子,当初徐魏两家长辈选吉日,不约而同选了此日。
天公作美,晨曦破晓朝阳冉冉,暖意在天地间蔓延。
帮忙的人陆陆续续到达,徐家院子热闹起来。
徐钰沐浴后更衣,从头到脚换了一身新,连章幞都是新的,出门时,引来院中一片蛙声。
暗红色的待客服衬得他白皙如玉,身量又高,头戴涨幞,神采奕奕,真像年画里的状元郎。
刘树穿过乡邻蹿到近前,夸赞道:“师父,你跟观里的文昌星君真像!”
有邻家大伯笑道:“哪是像哦,阿钰明明就是天上的文昌星君下凡,这模样,真俊!”
院中打趣声一片。
簇拥在徐钰身边的小孩子又笑又叫,有人惊奇道: “阿钰叔,还没到吉时你咋就穿了喜服出来啦?”
稚言童语,逗得在场大人捧腹大笑。
徐钰弯腰,盯着孩子圆圆的大眼睛笑道:“这是待客服,招待客人时穿的,小辰辰今天也是客人,为了迎接小辰辰来参加叔叔的喜宴,叔叔专门穿的。”
“喔哦!”好奇的孩童笑着蹦起来,举着竹蜻蜓大声道:“我今天是小客人。”
“我也是”、“我也是”······周围的同伴叽叽喳喳,纷纷喊着自己也是。
“我们都是小客人!”
“嘶—”刘树捂耳朵,嫌弃道:“快去坐好,还想不想吃饭了?”
“想”、“想”······孩童们你追我赶,一窝蜂般跑向桌子。
徐钰笑看他们跑远,道:“我交代你的事儿······”
刘树拍胸膛一脸严肃,“师父还不放心我,早办好了!”而且,师娘还委我以重任,嘿嘿,等到殿试上榜时······
上次成亲时,徐家没摆酒席,今次却是不同。
徐有林早早请了掌勺大厨,席面准备的也很是丰盛,只猪肉就备了四头,鸡鸭鱼肉更是齐全。
为显郑重,早晨招待帮忙的邻居都是正经席面,凉菜热菜各两道不说,还特意准备了雍州的名吃食臊子面。
现在时辰尚早,帮忙的人先吃饭,刘树、刘壮等小伙子端盘上菜上面。
院子院外席桌上坐满人,徐钰往各桌感谢叔伯婶娘们,顺便站在桌边下碟碗。
“阿钰别沾手,当心弄脏衣服。”
“是呀,哪有新郎端盘的。”
眼尖的人见村道上扶着拐杖的身影,连忙道:“阿钰,快去扶你里正爷爷。”
因着出门前发了一回脾气,老里正不要儿孙搀,自己拄着拐杖来。
不过,看他身后不远不近跟着的范俊,众人知晓他这又是发脾气了。
徐钰笑着小跑迎上去,“我和大哥还说一会儿去接您,您老倒好,自己一个人就来了。”
里正乐呵呵抬手搭在他胳膊上,道:“我来看看,一会儿还要去前面。”
知晓他要去魏家,徐钰佯装不乐意,“您这是货比两家,谁家席面好在谁家呗!”
老里正抬拐杖,却是舍不得敲下去,没好气道:“比你俊哥还没个正形。”
他颤微微进院子,一路都是打招呼问好声儿,院内桌子上正吃得满嘴流油的孩子见他进来,叽叽喳喳招呼人来吃饭。
老里正乐呵应着,让孩子们自己吃,先是去大灶旁看了一回掌勺师傅,末了去徐老头那桌。
徐老头、周氏连同徐有森、李氏起身,缩手缩脚不知如何是好。
“坐吧。”老里正环视,没见徐宝,问道:“徐宝呢?他不是回来了么?”
“跟大郎去接二哥儿了。”徐老头讪讪道。
老里正点* 头,“也成,二哥儿家有有林帮衬能轻省不少。”
见一桌人埋头不语,饭也不吃,他心里来气,“拉着个驴脸给谁看,二哥儿为啥一直不回娘家你们不知道?现在大郎亲自去接人,你们给谁掉脸子呢!”
黑脸警告道:“今儿说不得县衙也会来人,别给阿钰丢脸。”
实在看不得徐老头这拎不清的,老里正起身离开。
长柳村年轻一辈如阿俊小树这等不清楚,他却是门儿清。
徐家,有森排长,有林行三,中间老二是个哥儿,二十几年前就嫁到了汉江口,自出嫁一直没回来过。
说是嫁,其实是卖,当初徐老头周氏将哥儿卖给了汉江口搬货的帮工,一文钱的嫁妆都没备,可是被村里嘲笑了好几年。
因着此事,徐家哥儿也从未回过娘家。
以往,徐有林倒是想帮衬,可惜他自家都穷的叮当响,哪能顾得上。这几年日子越发红火,倒是跟二哥儿走动起来。
只是,徐二哥儿还是不回村,逢年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