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是种极好的法子。
台舒师兄、蒲象师兄没说错,张师妹生有七窍玲珑心,得她点拨,能受到极大的启发。
点点头,简短地道,“能做出。”
张祯眼睛一亮,“要多久?”
白玉京这样的大型建筑,肯定要很多年才能竣工。
先看到模型,也是大饱眼福。
秦书也说不准,思量片刻,道,“约莫两三个月。”
他得先绘制整体图纸。
整体图纸出来,才能制作小样式,也就是张师妹所说的烫样。
张祯想压住内心的失望,又有点压不住,她还以为,最多半个月就能制好呢。
也是她想当然了。
各行都有各行的流程,她这个外行人,还是不要乱指点为好。
忽想起一个关键,道,“制作小样式时,也可以不用木料,而是用厚纸板,我让纸坊做出一批厚纸供你使用。”
秦书断然拒绝,“不,纸不能建屋。”
张祯:“......只是给人看的小样式,宛如孩童的玩具,不住人。”
秦书坚定地道,“那也不行!”
就算是给人看的,也要尽量真实,这是他身为墨家弟子的坚持。
虽然张祯觉得他这坚持来得莫名其妙,但还是选择尊重。
只是这样一来,就要等两三个月,才能跟她的白玉京见面了。
秦书像是看出她心中所想,淡然道,“张师妹,小样式何时制好,与用纸料、木料无关,与绘图有关。”
张祯:“......原来如此。”
是她想错了,误以为决定小样式进程的是材料。
秦书:“张师妹还有事么?若无事,我便告退了。”
他也很忙,没空跟她闲聊。
白玉京该是什么样子的,张师妹已经跟他说了几箩筐,还给他画了草图。
大致的城池形状、区域划分,已经在他脑海里构建完成。
只等落笔于纸上,然后再一点点细化。
张祯很喜欢墨家这种干脆利落、敦本务实的风格,笑道,“先别急着走,有事儿。”
秦书:“师妹请讲。”
张祯沉吟道,“昔日,我曾在先贤留下的竹简中,看到一种建造屋舍、道路的材料,很是神奇。”
秦书被成功勾起了兴趣,“哦,是何材料?”
张祯:“水泥。”
秦书想了一想,惭愧地道,“我寡闻少见,未曾听过。”
张祯心说你听过才怪了,“我也是看了那竹简才知,此物本是粉末状,加水搅拌,会变得极有黏性,干燥之后无比坚硬,不怕雨淋。”
秦书有些急切地道,“此物何处可得?”
以往他们建造城墙、房屋时,是将煮烂的糯米汁液混在沙砾、黏土中,用以黏合土砖。
张师妹所说的水泥,似乎能起到这种功效。
如果能取代糯米,那再好不过。
糯米可是粮食,用来建造房屋可惜了,不用又不行。
张祯笑道,“此物并非天然生成,也需要制造。”
不等秦书询问,将制造水泥的方法告诉他。
首先要采集石灰石、铁矿石、黏土,前两者她都在这个时代见过,黏土虽没亲眼看见,她也知道有。
秦书定然也知道。
其次,将石灰石和黏土混在一起,磨成粉末,称之为生料。
然后将生料放入窑或炉中,高温煅烧,直至熔融,称之为熟料。
铁矿石也打成粉末或矿渣。
再把熟料跟铁粉、铁矿渣混和同磨,得到的粉末就是水泥。
这是她前世从网上看到的法子,不保真,但原理应该是正确的。
纵有少许错误,她相信墨家传人也能在实践中纠正或创新。
最妙的是,成都、汉中几处铁矿的采集冶炼已经走上正轨,产生了大量的铁矿渣,正好拿来做水泥。
“秦师兄,我这么说,你懂了么?”
如果再不懂,她也没办法,毕竟她只是个半吊子,民科都算不上。
秦书:“过程听懂了,机理是什么?”
张祯:“......我也不知。”
秦书觉得这很正常,很多事情,他也是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内在机理。
对张祯说道,“我这就去跟台舒师兄说,请他安排人试做。”
他自己可没空,得绘图。
张祯笑道,“有劳秦师兄。”
就算这次没做成功也不怕,念头她已经给他们埋下。
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像种田人,给不出现成的产品,只能把一个个想法,像种子一样种下去,等着未来某天开出美丽的花,结出她也想象不到的丰硕果实。
但,话虽如此,还是很希望他们能成功。
因为,水泥面世,就能基建平推了。
第419章 这瓜最大的长处,是高产!
张祯正畅想着水泥会给大汉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张五郎忽派了人来,请她去皇庄,说是有要事相商。
兄长相请,哪能不去。
换上出门的厚衣裳,带着周羽、花妮等侍从直奔皇庄。
已是十一月份,天气越来越冷,吕布也该回来了。
但大军不回。
前几日海东青长空传回封信,吕布、曹操、关羽押送俘虏回中原,顺便贺正旦大朝,其余诸将,率领诸军继续前行。
过完年,这三人再去追赶诸军。
他们已经到了哪儿,还要走多远?张祯不知道。
可能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具体事宜,得等他们回来才能问清楚。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没多久,皇庄就到了。
张五郎、氾先、卫成、张小五郎等人站在门口等候,看见她来,一齐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