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舒补充道:“连他儿子一道请来。”
跟张祯解释,“咱们这技艺,多是父子相传,蒲象之子蒲元虽还年幼,却极有天份,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忍了一忍,还是没忍住踩自家逆子一脚,“比阿息听话得多。”
张祯已是瞳孔巨震。
蒲元?!
她没听说过蒲象,但提起蒲元,立时联想起蜀主八剑。
刘备称帝后,令工匠铸造出八柄三尺六寸的宝剑,自己留一柄,其它的分别赐给三个儿子,以及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
而那位工匠,便是蒲元。
据说他掌握了钢刀淬火技术,还是木马流牛的发明者之一,参与蜀汉兵器锻造及各项重大工程。
史上记载他奉刘备之命,“造刀五万口,皆连环及刃,列七十二炼,柄中通之,兼有二字。”
还曾在斜谷给诸葛亮打造了三千把大刀,史载“熔金造器,特异常法。”
刘备、诸葛亮、姜维都对他极为赏识。
姜维为他两次做传,称其性多奇思,描述他所铸刀具,“以竹筒内铁珠满中,举刀断之,应手虚落,因曰神刀。”
堪称蜀汉的大国工匠。
这是何等缘份啊,今日她竟能见到这位铸造大师!
张祯让台舒稍坐,自己回内室正一正衣冠,理一理仪容,争取以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蒲元父子。
她如此慎重,台舒很是感动。
张师妹虽居于高位,却不忘本,对墨家同门这等重视。
不愧是墨家当代最为杰出的传人!
约半个时辰,侍卫通传蒲象、蒲元到了,张祯和台舒迎出中堂。
“蒲师兄,师妹这厢有礼了!”
张祯远远的便拱手施礼,请他们进门。
虽说中堂附近还有侍卫,但以她现在对大将军府的掌控力,不想传出去的话,绝对传不出去。
不用担心暴露墨家身份。
暴露了也无妨。
如今她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墨家同门。
虽说“墨家弟子”这身份一开始是假的,可到了这会儿,假的也成真的了。
蒲象一愣,赶紧道,“不敢劳师妹远迎!”
虽然早听台舒说过张祯礼贤下士,但也没想到居然会这般大礼。
以她靖国长公主、冀州牧之尊,言语温和都算有孟尝君之风,何须如此!
而且刚一相见,她便认他是同门师兄!
也许台舒没说错,墨家若想重振,得着落在张祯身上。
进得中堂,请几人入坐,张祯看向蒲象身旁的小孩儿,“这位是?”
不会就是蒲元吧?
咋还这么小?!
蒲象:“犬子蒲元。”
张祯:“......师侄今年几岁?”
蒲元忽闪着大眼睛,脆生生地道,“回张师叔,我今年六岁啦!”
张祯心里暗囧,俯身摸摸他的头,柔声道,“乖!”
让人上些小孩子爱吃的点心糖果。
她承认,她有一点点失望。
主要是之前太过惊喜,忘了问台舒蒲元的年纪,还以为他跟台息差不多大。
可算一算,蒲元的确应该是个小孩儿。
姜维都要在八年后才出生呢!
她现在只有一个问题。
自己有上帝视角,因而知道蒲元会是一代宗师,但台舒是怎么看出他必成大器的?!
要知道蒲元现在才六岁啊!
还用他和台息对照。
都说儿子是自家的好,怎地到台舒这儿反过来了?
张祯心里吐槽着,热情招待蒲元父子。
蒲元年纪幼小没关系,总会长大,何况还有他爹蒲象。
能让台舒郑重其事地引荐,蒲象肯定也有大能耐。
“此前不知蒲师兄大驾光临,多有失礼,师兄勿怪!”
蒲象很惭愧,诚实地道,“是我小人之心,对张师妹横生猜忌。”
张祯笑道,“此乃人之常情,蒲师兄以前又不认识我,无需介怀!”
台舒在一旁道,“蒲师弟,往后你就知道了,张师妹极好。”
蒲象叹道,“何需往后?如今便知。”
墨家能出张祯,是幸事。
张祯刚要说“世间及得上我的确实不多”,猛然想起他们不是名士狂生,是实干人才,连忙自谦,“两位师兄过誉!”
技术人员通常有一个特点,不善言辞。
也可能不是不善,而是不喜。
当人过于沉迷某项事物,就会觉得其它的寡淡无趣。
蒲象也是如此,跟张祯应对几句,就下意识说起老本行,焙烧、熔炼等等。
他们墨家同门,本就不讲虚礼。
这正合张祯之意。
第240章 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蒲师兄炼钢,不知用的什么炉?”
张祯笑问道。
蒲象与台舒对视一眼,谨慎地道,“张师妹有何指教?”
他记得台舒说过,张师妹那一支,可能得到墨家钜子的遗泽,技艺极多,若能得她指点,可少走许多弯路。
张祯做思索状,“我家先师,曾留下一张图纸,说能炼出好钢。”
命人取纸笔,现场画出宋朝高炉。
两头细,中间粗,像个腰鼓。
为何画宋朝的?
因为宋朝的冶炼技术、生产规模,是中国古代冶炼的巅峰,宋神宗元丰年间的钢铁产量,比八百多年后欧洲各国的产量总和还要多。
产品质量也能得到保证。
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改良了高炉冶炼法。
钢由铁中来,这是个常识。
由铁变钢,关键点在于碳含量。
生铁由铁矿石烧出,是粗制铁,含碳量大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