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25章:朕要知道,朕的每一个铜板,到底花在了哪里!

第25章:朕要知道,朕的每一个铜板,到底花在了哪里!(1 / 2)

钱谦益站在百官之首,看似古井无波,实则,他所有的心神都凝聚在了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往日里这位年轻的天子虽然勤政,但眉宇间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躁与戾气,面对臣子们引经据典的争论,他常常会显得不耐烦,甚至会粗暴地打断。

那是一种属于少年的,急于求成的冲动。

而这种冲动,正是他们这些老臣最乐于见到的。

因为冲动就意味着容易犯错,只要皇帝犯了错,他们就有机会用“祖宗之法”这件最强大的武器,来“纠正”他,来让他明白,皇帝也必须在规则之内行事。

但是今天皇帝和近期的几次朝会一般....很安静。

他只是静静地听着,听着张楷的慷慨陈词,听着附议官员的痛心疾首。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那张年轻的脸笼罩在冕旒的阴影之下显得有些模糊,却又透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令人心悸的沉稳。

钱谦益的心中再次生出了一丝不安。

他原本以为朱纯臣的倒台,是这位年轻皇帝在被压抑了许久之后,一次猛烈却也鲁莽的情绪宣泄,接下来他会像所有刚刚品尝到权力滋味的年轻君主一样,志得意满,急于展现自己的权威。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用兰阳决口这件“小事”,像一盆冷水一样浇灭他的得意。

让皇帝明白,治理天下不是杀几个人,抄几个家那么简单,它需要的是妥协,是平衡。

然而,皇帝的平静,打乱了他的预判。

这不像是一个刚刚打赢了一场胜仗的少年,倒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棋手,在冷冷地看着对手,走出了意料之中的一步棋。

果然,在殿内关于“谁该负责”的争论持续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后,皇帝开口了。

“户部尚书王永光,工部尚书李从心。”

他的声音不大,却瞬间让整个大殿,都安静了下来。

被点到名字的两位尚书,连忙出列,躬身道:“臣在。”

“兰阳决口,赈灾修堤,究竟该用多少钱粮,尔等可有定数?”皇帝问道。

户部尚书王永光是个老官僚了,立刻哭穷道:“启禀陛下,国库空虚,天下处处皆是用钱之处。九边军饷,已拖欠两月有余。兰阳之灾,臣心急如焚,然,实在是……捉襟见肘啊!臣以为,当先由地方自行筹措,朝廷再酌情,予以补助。”

这是典型的官场话术,把皮球踢回给了地方。

工部尚书李从心也跟着说道:“启禀陛下,修堤之事,耗费巨大。若要彻底根治,非白银十万两不可。如今国库此等光景,臣,不敢妄言。”

他又把皮球,踢回给了户部。

殿内的官员们,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看,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这就是官僚体系的强大之处,它能用无数个“程序”和“困难”,将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都拖入无休止的泥潭。

他们都在等着,看皇帝会如何发怒,如何裁决。

……

朱由检看着底下两位尚书的表演,心中毫无波澜。

他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语调说道:

“朕,不想听谁对谁错,也不想听有多困难。朕现在要你们两部,去做三件事。”

他伸出了一根手指。

“第一,朕要一份‘预算方案’。”

“预算方案?”这个新词,让殿内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朱由检没有理会他们的疑惑,自顾自地解释道:“户部三日之内,给朕拿出一份详细的赈灾预算。朕不要一个笼统的数字。朕要看到,买米需要多少钱,买药需要多少钱,雇佣民夫需要多少钱,转运这些物资沿途的耗费又是多少。每一笔钱都要有出处,有明细。朕要知道,朕的每一个铜板,到底花在了哪里!”

户部尚书王永光,额头上瞬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详细预算?

最新小说: 后宫的终点是太后[综穿] 盛唐:刘建军今天要干嘛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我说抄家你不信,流放路上你哭啥 手段太骚,女帝骂我不是东西 科举:农家子的崛起之路 抱歉,我也是皇帝! 抗战之血肉熔炉 大明:我朱允熥,老朱求我造反 真千金她又争又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