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帝秦设计师 > 第245章 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

第245章 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2 / 2)

文件中给出的谏言也极为精彩,虽被始皇、王绾等删改掉了一些内容,可依旧可看出大秦能从中获取到的巨大利益:由大秦去为诸国制定其等必须遵守的“法”,由大秦去成立诸国同盟的组织,由大秦去构建贸易体系……

若文件中所言能实现,大秦将成为万国之王,声震异域,威播万邦,诸国皆以向秦为荣。

李斯继续道:“此书可为大秦向国际性大国发展之总纲,臣认同书中所述!”

这文件经由始皇、王绾等修改后,少有缺漏,今日在朝会上拿出是为让众臣接受认同,毕竟这是大秦国策的转变,须得众臣同意并甘心去执行。

在李斯之后,赵高也道:“此书之言旷世绝伦,尤其讲说地方性大国与国际性大国的不同,实令臣叹服。若能依此书所言成事,大秦将领袖诸国,威服四海!”

淳于越也道:“此书言国际性大国当兴教化,有更多读书识字之民,臣深为认同。兴教化可提高民众之智,使异国文化风俗难侵,亦可让大秦有更多可用之才,向诸国彰显己身强盛。”

文件中也提到了成为国际性大国后,将要面临的种种困难,像会受到其他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而兴教化便是增强大秦子民对不良文化风俗的抵抗能力。

当然,即使没有这点,儒家出身的淳于越对兴教化一事,也依旧会赞同。

在这几位开口后,其他大臣也纷纷出声表态,大殿内变得热闹起来,可突然,一名大臣起身:“臣请诛著此书者!”

章台宫瞬间安静下来,众臣都看向那名起身说话的大臣,只见其毫不畏惧,神色严肃认真地立在那里。

听到这话,很多人都明白这人要说什么,这书中的谏言策略对大秦极好,但那是对大秦好,而不是对大秦的帝王好,于国有利,而非于君有利。

国家兴盛强大了,却不代表帝王就能获得好处,甚至可能会动摇帝王的统治。

看出这点的人不少,只是都没说,这书明显是出自那位之手,陛下今日将之拿出,显然有意为那位背书。

而且,依陛下对那位的器重,跳出来指出,可能不仅没好处可讨,反倒会被陛下责罚。

所以,尽管许多大臣看出这份文件于国有利,却未必有利于皇室,却未出声,只有这位。

始皇看向这名大臣,问道:“陶卿为何会有此想?”

大臣正色道:“此书中所言虽好,却会为大秦留下巨大危害,国强却非君王之强,国家富却非君王之富……”

这名大臣讲述了一番他的看法:此书中之策虽会使大秦变得强大,但却可能于帝王皇室有害。

李念在殿内听着这名大臣发言,这时代的人虽然没有后世人的见多识广,但其等并不傻,只要将事情给他们说清,他们不难判断出其中的利弊。

但这位大臣发言错了,因为始皇帝在决定拿出这份文件时,就已经做出了决定。

是选择让大秦变得空前强大,自己成为后世帝王难以企及的千古一帝,还是选择让大秦多传续几代,最终和其他王朝一样覆灭。

为了自家王朝维稳,封建君王会除去那些在他们看来不稳定的因素,像实行海禁、严苛的户籍制度等,都是为了消除不稳因素,毕竟是家天下,都想自家的王朝永世长存,万世不灭。

但李念将“强国强民,还是维持王朝的统治?”给变成了“你是要成就不世伟业,还是维持王朝的统治?”,让始皇帝没法为了维护大秦稳定而消除这个不稳定因素。

反正左右你要放弃掉一个,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始皇做出的选择是成就前无古人,后可能也难有来者的伟业!

这名大臣言毕,又道:“此书看似为治国妙论,实则为祸害天下之源,臣请收此书焚之,并诛著此书者。”

始皇对这名大臣道:“陶卿想法,朕已知晓,然请问陶卿,世间可有千秋不灭之国?”

听到这个问题,这名大臣也明白始皇帝要说什么,但他也不可能对着始皇说“世间有千秋不灭之国”,只得回道:“回陛下,据臣所知,没有!无论夏商周,还是上古诸国,皆未有!”

但他又补了一句:“然以往未有,不代表今后未有!”

始皇没理会这句话,又平静问道:“那其等因何而灭?”

这名大臣道:“夏商是因桀纣暴虐昏庸,周是因周天子无能,大秦有明主能臣,必不会蹈此覆辙。”

始皇摇头道:“然于朕看来,夏商周之所以国灭,虽有夏桀、商纣、周天子之因,却并非根本之因,根本在于大势之变,而其等未能跟上!”

始皇这番话一出,诸多大臣心里回想着始皇那句“大势之变,而其等未能跟上”,仔细一琢磨,还真有道理。

“陶卿所言确为忠心之言,然却要使大秦闭塞,不与外界相接,不向内变化,如此一来,跟不上大势之变,终会覆亡。”

“今时又是大势变化之时,我大秦若不抓此时机变革腾跃,便会被他国抓住,到时,彼辈强而大秦弱,其等必会反制大秦。”

这名大臣道:“诸国皆蛮夷,便是于其等千载岁月,怕也未必能强过大秦。”

始皇道:“诸国今时确为蛮夷,可若大秦长久不前,终会于他人追上。若依陶卿之意,大秦闭关锁国,又如何知晓他国是否变化胜过大秦?莫非要等他国之兵驰骋于大秦疆域,才能知晓?”

李念虽未讲过后世那段历史,但以始皇之智,不难猜出后世大概发生了什么事。

始皇又道:“且即便依卿之言,大秦也未必能千秋万载,依此书之策,未必不能让大秦千秋万载!陶卿之意,朕不取!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

一声“朕不取!”,一句“大秦可在强盛而亡,不可在懦弱中死!”让许多大臣仿佛头一次认识他们这位帝王。

最新小说: ??(?? ?? NP) 我在大明割韭菜 大唐孽子 让你当特工,你成特高课课长了? 一本万道书:六皇子他赢麻了! 饥荒年:你们啃树皮,我带娘子嘎嘎炫肉 抗战:保安团?不,请叫我列强! 开局天幕曝光我会成为千古一帝 大唐:八岁逛青楼,父皇你也在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