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大明:一分钟一银两,殖民速度不敢想 > 第一卷 第70章 还有谁参与了?

第一卷 第70章 还有谁参与了?(1 / 2)

“官府的人只看表面,”一个老石匠说,“看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河北保定,一群皮匠正在制鞋。鞋底夹层里藏着图纸。

“这些鞋要送到各个据点,”一个皮匠说,“一双都不能少。”

直隶天津,码头上的搬运工正在装卸货物。箱子里暗藏武器。

“这批'货'可值钱了,”一个工头说,“得小心着点。”

各地的暗流在涌动,宁远的火种正在蔓延。一场风暴即将席卷大明。

“时候到了,”独眼老者站在船头,望着远方的晚霞,“该让这天下变个样子了。”

船舱里传出低沉的应和声:“是时候了。”

扬州盐商赵怀玉的私库里,一排排盐袋堆积如山。油灯下,他正在核对账本。

“掌柜的,又涨了。”伙计小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盐价已经翻了三倍!”

赵怀玉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继续买进,无论多少钱。”

徽州茶商胡德隆的马车缓缓驶入杭州城。车厢里,几个商人正在密谈。

“茶叶都收起来,一片都不许卖。”胡德隆敲着桌案,“等价钱再翻一番。”

“可是百姓们...”一个年轻商人欲言又止。

胡德隆冷笑:“穷人喝什么茶?”

苏州丝绸庄里,掌柜唐永昌正在接待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批绸缎,我全要了。”客人放下一锭银子,“价钱好商量。”

“大人明鉴。”唐永昌谄笑道,“小的已经让人把货都存到了郊外的仓库。”

开封粮商刘老六家的地窖里,堆满了粮食。他正在往账本上记着数字。

“爹,城里已经有人饿死了。”他儿子站在一旁,声音发颤。

“死几个穷鬼怕什么?”刘老六头也不抬,“等粮价再涨起来,咱们就发大财了。”

广州码头上,一艘艘商船正在装卸货物。商人们交头接耳,谈论着各地的物价。

“听说北方闹灾了?”一个商人问道。

“可不是,”另一个商人搓着手,“这可是发财的好机会。”

南京城外,一支商队正在秘密转移货物。马车上装的都是江南的丝绸布匹。

“快点,趁天黑前运完。”商队的领头人催促道,“别让官府的人发现了。”

天津港口,几个商人正在一艘大船的船舱里密谈。

“粮食都囤起来,”一个商人说,“等北方闹饥荒,咱们就能大赚一笔。”

“可是朝廷不是禁止囤积居奇吗?”另一个商人担忧道。

“呵,”为首的商人冷笑,“那些官老爷们还不是跟咱们一起发财?”

成都的茶馆里,几个商人正在低声商议。他们面前的茶几上摆着一份价目表。

“川盐的价格已经翻了四倍了。”一个商人说,“咱们再等等,还能涨。”

“就怕老百姓受不了。”另一个商人说。

“那是他们的事。”为首的商人冷冷道。

杭州城里,一个老妇人站在米铺前,看着翻了几倍的米价,默默流泪。

“没钱就别买!”伙计凶狠地喝道,把老妇人赶走。

掌柜在柜台后冷笑:“等着吧,很快还要涨。”

福建的港口,一艘商船正在偷偷装载货物。船老大数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

“这些米运到日本去,能卖个好价钱。”他说,“管他百姓死活。”

山西的煤商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抬高煤价。

“冬天快到了,”一个煤商说,“到时候他们还不是得乖乖掏钱?”

陕西的粮商们正在秘密会面,商讨如何控制粮价。

“先把粮食都收起来,”一个老商人说,“等饥荒来了再卖。”

河南的布商们也在行动,大量收购布匹,等待价格上涨。

“冬天快到了,”一个布商说,“到时候穷人们连件御寒的衣服都买不起。”

“那关我们什么事?”另一个布商冷笑道。

湖广的米商们正在往仓库里运米,一车接一车,没完没了。

“都收起来,”一个米商说,“等明年春天,有他们哭的时候。”

江西的瓷商们也不甘落后,开始大量囤积瓷器。

“反正穷人也用不起,”一个瓷商说,“咱们就等着卖给那些大户人家。”

云南的茶商们更是打定主意要发一笔横财。

“茶叶都收起来,”一个茶商说,“让那些想喝茶的人多掏些银子。”

贵州的商人们也在暗中行动,各种物资都在悄悄囤积。

“这是天赐的发财机会,”一个商人说,“可不能错过了。”

广西的盐商们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盐价一天一个样。

“盐可是必需品,”一个盐商说,“他们不买也得买。”

四川的商人们已经开始分赃,计算着即将到手的利润。

“这次发了财,”一个商人说,“够咱们吃喝几辈子了。”

安徽的茶商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大量收购新茶。

“反正他们也喝不起,”一个茶商说,“咱们就等着卖个好价钱。”

江苏的绸缎商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收购存货。

“这些绸缎,”一个商人说,“等价钱翻几倍再说。”

山东的商人们已经开始打点官府,为囤积做准备。

“那些官老爷们,”一个商人冷笑道,“还不是要分一杯羹?”

河北的商人们更是胆大,连朝廷禁令都不放在眼里。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个商人说,“怕什么朝廷?”

各地的商人们都在行动,物价节节攀升,百姓们的日子越发难过。

“这些商人真是丧尽天良!”一个老农愤怒地说。

但商人们毫不在意,继续着他们的勾当。利欲熏心,让他们忘记了良知。

“再等等,”扬州盐商赵怀玉看着账本,“很快就能大赚一笔了。”

苏州码头的夜雾弥漫,唐永昌站在仓库门口,望着船工们搬运货物的身影。

“动作快点,天亮前必须装完。”他压低声音催促道,手中的纸伞遮住了半边脸。

一个船工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老爷,这些货真要运去扬州?那边可都是官府的人。”

“少废话。”唐永昌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子,“办好了,还有重赏。”

码头上,十几个壮汉正在搬运丝绸布匹。箱子里还藏着江南特产的茶叶、瓷器。

“老爷,不好了!”一个帮闲跑来,“有官兵巡逻过来了!”

唐永昌面色一变:“快,把货都藏到夹层里。”

船舱深处,早已挖好了暗格。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将货物塞进去,上面盖上一层稻草。

“站住!什么人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巡逻的官兵举着火把走来。

唐永昌上前作揖:“小人是布行掌柜的,这是要运去扬州的货物。”

“运货?这么晚?”领头的官兵狐疑地打量着船只。

“是啊,赶着明早的市集。”唐永昌笑着从袖中掏出一包银子,“大人辛苦了。”

最新小说: 疯山锁春 争霸三国 盛唐剑歌之群英传 假公主重生后成了真贵妃 穿越之喜满鸿福小农女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全能偶像也要打排球! 咋办?我爹是奸臣! 陵江案 抗战:跟咱比资历?你小子不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