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前世的那个歌星老薛,刘载均看着这位许之谦恭敬地向自己行了一礼,声音清朗又带着十足谨慎地说道:
“陛下,今呈于陛下的,便是前两日太后所批诸事。臣这便为陛下细细诵读,还望陛下明察。”
言罢,他微微侧身,将手中案牍轻轻展开。
目光落在第一页,清了清嗓子,开始念道:
“其一,应天府有商户联名上书,城中绸缎行新入一商家,以极低价格倾销绸缎。他们恳请官府出面,以保行业公平。太后御批,令应天府尹详查此事,权衡商家利益与市场秩序,务必处置妥当……”
呃……工商业纠纷啊,太后处理也还算妥当吧。
刘载均认真的听着,许之谦继续念道:
“其二,扬州府有呈文称,当地手工艺人行会与新入行学徒起了纷争。行会中诸般手艺,皆经多年传承,规矩严苛。近日,数位新学徒欲学习多项技艺,行会则以防止技艺外传为由,坚拒新学徒所求。双方僵持不下,甚至发生言语冲突。官府介入调解,但难以平衡,遂上报朝廷。太后御批,着扬州府再邀相关人士商议,务必寻得折中之法,既保障行业传承有序,又给予新学徒上进之路,不可让矛盾激化……”
呃……这事儿在这时代背景下倒是……嗯……,还真不好说,毕竟是手艺人吃饭的技术,这……
这太后的处理也确实没什么问题。
见皇帝认真听着,好似在思考什么却又没有出声,许之谦看了看首辅大人,林首辅也用眼神示意他继续,只听许之谦继续念到:
“其三,苏州府有呈文称,苏州府盛泽镇官营作坊凭借朝廷支持,大量购入优质生丝,致使生丝价格飙升,民营工坊成本骤增,联名请求官府调控价格,限制官营作坊采购。
阁臣商议后,建议设定生丝采购配额,官营、民营按比例分配。司礼监太监审阅票拟后,附上意见呈给太后。太后权衡利弊,采纳阁臣建议,责令地方官府迅速执行,确保政策平稳落地。”
……
大约听了七八条,刘载均此时的脑子是真的发晕了,这里甚至还有询问陛下日常功课如何的折子,也递上去让太后批复。
他看了看林朝宗,却见林朝宗面露敬仰之色,说道:“陛下,太后处理政务之勤勉高效,实乃我大明之幸。平日里臣等呈上去的建议,太后总是迅速审阅,极少驳回。但凡经太后之手批复的事务,都能妥善解决,既不拖延耽搁,也不会刻意刁难各方,真真是一心为了朝廷和百姓着想。”
许之谦也跟着附和:“林首辅所言极是。所呈之事无论大小,太后总是在短时间内给出妥当的处理办法,让下面办事的官员有章可循,百姓也能尽快平息纷争,日子重回正轨。”
看样子这太后确有两把刷子,刘载均心里竟突然有点不平衡起来。心想劳资这几千年的文化储备,还能让你一个古人给拿捏了?
“再念!”
许之谦倒也干脆,舔了舔嘴唇继续念了起来:“松江府有匠人呈上改良织布机的设计图,却遭同行质疑其违背祖制,双方闹到官府。官府不知如何定夺,呈至朝廷。太后批示:祖宗传下的织造规矩与样式,历经多年沿用,自有其道理,不可随意变更,以免扰乱行业传承,坏了多年秩序……”
怎么竟是这些小事儿啊?
“北方蒙古诸部春季南下入侵的防范”呢?
“沿海海防加固”呢?
“江南赋税后续规划”呢?
这些事儿怎么不说啊?刘载均郁闷了。
于是便问向那林首辅,林朝宗竟是一愣,缓了缓说道:
“陛下,这些事情光靠票拟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朝会讨论,还得和其他官员一起集思广益,这个……这个……”
明白了,大事儿看样子在这文渊阁的“御批案牍”是找不到了,下次还是去早朝吧……
诶?为啥大家没去早朝?
“林首辅,下次早朝是啥时候?”刘载均问道。
林朝宗听闻皇帝此问,先是微微一怔。心想陛下果真年幼,如今竟是还不知早朝时间。真是幸得现在是太后正在理政啊。
但也是恭敬地俯身答道:“陛下,早朝的时辰与频次,本应是由您定夺。但朝中之事暂由太后协理。按照如今太后定下惯例,是十日一朝。下次早朝就在后日。不过,若遇紧急且重大之事,太后娘娘会即刻宣召重臣,前往文华殿商议对策,力求迅速应对,不耽误朝廷要务。不过陛下若有旨意,早朝的频次自是理应由陛下的旨意进行,臣等自当全力筹备,只是……”
“嗯?林爱卿有话不妨说完啊。”刘载均看着这老头一脸的纠结之色。
林朝宗舔了舔嘴唇,稍微伏低了身子对刘载均说道:“只是陛下啊,十日一朝已是极限啦,切不可时日拖得过长,这恐怕会出乱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