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京城,有关五层需求的讨论,仍旧甚嚣尘上。
尤其是朱由检引导报纸讨论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关系,并以此解释朝廷的赈灾和移民政策、推动耕者有其田后。很多士子都认识到五层需求理论将会成为显学,说不定明年的殿试就会考到。
所以这些士子对此的讨论非常热烈,以自己所学的圣人学问,阐释五层需求理论。
当然,因为出身的关系,这些士子讨论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很少,大多在讨论尊重需求。
他们对当今皇帝尊重臣子、和大臣坐而论道极为赞赏,认为皇帝是一位尊重士人的明君,在践行需求理论。
还有些年轻的士子,更看重感情需求。把皇帝的一些话语奉为圭臬,作为放浪形骸的依据。
一些喜欢读才子佳人话本的,还把感情需求和婚姻自主联系起来,提倡无论男女都应在感情上自主决定,反对外人干涉。
这甚至引得一些闺阁女子在报纸上投稿,对此表示支持。
此事又引起了一些讨论,很多士人认识到:能写文章的不止是他们,还有识字的才女。
一些老学究对此忧心忡忡,甚至引用陈继儒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对此大加批判。对女子学堂也展开又一次攻击,号召关闭学堂。
眼看有些女学生因为家庭压力要退学,朱由检命令京报集团帮助女子学堂开办《女子学报》,专注女子教育和女红等行业的技术研究,认为女子也有学习的权力。
同时,还让皇后主持的妇幼保健协会创办了《妇幼报》,专注妇幼保健、妇女权益、幼儿养育等内容,引来很多贵妇订阅。
尤其是上面的老年养生文章,不止老妇人爱看,甚至一些老先生也爱看。很多从未走进医院的老年人,开始走进医院。
擅长温补的张景岳,极受这些人青睐。他们甚至支持张景岳发表补身体的文章,支持太医院创办了《医学报》。
在这些有影响力的老人支持下,对女子学堂的攻击,自然无疾而终。
甚至有一些有些不受士子青睐的报纸开始剑走偏锋,主动向愿意写稿的女子约稿。
大明的报刊种类,更加丰富起来,开始走向专业化。
尤其是张溥的《明报》在南方打开市场、并且创办了《苏报》后,很多报社开始南下,在新区设立的报刊产业园创办分社,发行针对南方的报刊,打开这个市场。
朱由检把新区作为进军江南桥头堡的想法,得到这些人的配合。
新区的支柱产业又多了一种,那就是报刊出版行业。
与此相关的造纸业、印刷业,同样蓬勃发展起来,带动新区的繁荣。
——
这些情况被朱由检看在眼里,他是十分欣喜的。
在有土地和资金的情况下,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人材。
报刊行业无疑是人才密集的,能吸引很多士人参与,让他们找到生计。
这些人只要留在新区,就能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至不济也不会投靠反贼——
只要这些掌控知识的士人一直支持大明,地方纵有变乱,也根本发展不起来。
已经在加紧制造新式火铳的朱由检,能够从容调兵,扑灭这些反贼。
当然,舆论上的反贼同样不能不防,朱由检决定加强对舆论的掌控,在报刊从业人员的头上,悬上一柄利剑。
很快,在朱由检的示意下,通政使杨所修指使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认为报刊从业者既然以民间御史自居,就应该像官员一样接受监管。
否则只有权力不受监督,就会有人以权谋私,带来种种混乱。
为此,他还以前段时间女子学堂被攻击为例,认为这是一些人仗着手上的权力谋私,压制女子满足他们的私欲。
所以他认为对报刊行业从业者,应该像官员一样监管。御史可以监督弹劾他们,他们也应该申报财产。
这篇奏疏在《邸报》上公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
报刊行业的从业者,自然大多是反对的。
但是对所谓的“民间御史”极为看不惯的官员,则对此纷纷赞同。认为应该对这些越来越胆大的人监管,约束他们的言行。、
这个提议是如此得官心,以至于就连朝堂上的东林党人,都没有对杨维垣这个阉党余孽的奏疏提出反对意见——
显然在这点上,官员们的立场是一致的,认为应该压制民间能挑战他们的人。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王在晋,甚至写了一份言辞激烈的奏疏。认为不但报刊从业者应接受监管,议会议员、候选人,甚至协会委员,同样应该受到监管。
意图借助此事扩张都察院的权力,把有能力挑战官员权威的人,全部一网打尽。
这份奏疏得到很多臣子支持,朝堂上的大臣一时纷纷进言。
朱由检看着这些奏疏,感觉事情超出控制的同时,认识到这是保守派的又一次反击:
“有些人借此生事,想推翻重制礼乐啊!”
“这些民间势力可是朕登极后扶持起来的,为的就是制衡官僚集团。”
“看来官员们看到了苗头,想要压制他们,甚至把重制礼乐的政策实际推翻。”
扶持民间力量和官僚制衡,是朱由检登极后极力推动的。
他之所以同意建国会,为的就是用国会所代表的民意,制衡官僚集团。
官僚们对此有的是赞同的,因为他们也想用民意约束皇帝。
而且在大明官僚的身份是很难继承的,没有世官身份的家族,很难世代出现官员。
这些人为了保障后代的富贵,自然支持皇帝和万民共治天下。
但是也有一些官员,对自己拥有的权力极为敏感。
他们在察觉到自身的权威受到挑战后,本能地想要压制挑战者,把他们镇压下去。
这些人即使明面上没有反对重制礼乐,实际却站在了重制礼乐的对立面——
因为朱由检重制礼乐的核心就是设立国会,把大明由君主专制,向着君民共治转变。
所以朱由检察觉到这个苗头后,立刻决定进一步加强国会,避免有些人出现误解,想要推翻重制礼乐。
——
很快,钱谦益家中,迎来一位名叫方正化的小太监。他向钱谦益道:
“钱先生的忠心,皇爷是知道的。”
“这次来看钱先生,一是祝贺先生的爱子周岁,赐下周岁贺礼。”
“二是希望钱先生不止要专注本职,礼法委员会的事情,同样也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