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当然是打算继续开恩科的,毕竟这两年多他刷下去不少官员、新设了不少官位。现在吏部已经开始统计缺失官员,朝堂上也在讨论在哪些地方落实改制,以便在明年确定需要多少进士。
他欣喜的是,成基命从需求理论联想到科举公平,支持自己录用祖上三代白身的进士。这让他高兴地赞赏道:
“成卿所言甚是,朕之所以开恩科,正是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满足尊重需求。”
“而且还希望士子能自我实现,在生理、安全、感情、尊重都得到满足后,投身于治国平天下之中。”
“如此方能说是摆脱低级趣味,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甚至像先贤那样,成为有益于天下的贤人。”
说着,他的目光不禁看向了刘宗周,群臣中很多人也是——
显然,如今朝堂上的人都认为刘宗周是这样的贤人,甚至一些人认为皇帝就是用这番话称赞刘宗周。
不过,朱由检最终也没明说,因为刘宗周还活着,不适合盖棺论定。他说道:
“这个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是要人人做圣贤。”
“小康之世就不做要求了,可以作为大同之世的标准。”
“愿诸位和朕、和天下人一起努力,把大明建成小康之世。”
群臣纷纷下拜,齐声附和皇帝。《大明礼法公约》的制定标准也多了一条,那就是为小康之世做准备。
——
这场经筵上的讨论,在《邸报》等报纸上刊登后,很快在京城、在天下引起热议。
尤其是“耕者有其田”那句话,让无数失地的农民,感觉看到了活下去的机会。
这句话也很快广泛传播,很多不识字、不看报的贫民,都知道皇帝要实现“耕者有其田”,进而向官府打探这件事。
各地官府一时间焦头烂额,却又不得不按朝廷的命令答复那些农民。
之前为转运粮食设立的行司农寺,更是催促着地方官府整顿官田、公田,优先分配给无地贫民。
他们对此很是热心,甚至还向地方官府要求,把偷税漏税的官田全部收回来,分配给愿意缴纳十一税的贫民——
显然,他们已经认识到一税制的好处,打算在官田和公田上落实。
不属于官田和公田的私田,才会按之前确定的南方一斗五升、北方一斗、边塞五升纳税。
大明的田税改革,和清丈土地、大造黄册一起,开始在地方艰难推行。
苏州被分到土地的佃农,更是安下心来,知道朝廷的政策不会变,他们的土地不会被收回。
只要他们足额缴纳十一税,租种的官田就能传给子孙。
这些是农民的想法,还有很多士人,更关注皇帝对先贤理论的阐发,尤其是五层需求理论。
刘宗周私下里就向学生道:
“皇上虽然年轻,却已得先贤真意。”
“五层需求理论,确实是先贤传下来的道理。”
“只是这道理散在诸书,先前没有人总结出来而已。”
黄宗羲此时也有些服了,因为立志在学问上下功夫的他,知道总结出一个新理论有多难。
刘宗周为何成为举世公认的大儒,就是因为他提出了以“慎独”为核心的儒学理念,把心学进一步完善。
钱谦益等人相比他不足的地方,就是差了这个核心。
当今皇帝比他还小几个月,却从经书中提取出这个理论,让他怎不感到佩服,敬畏这位皇帝。
心里这么想,黄宗羲嘴上却不服道:
“皇上虽然提出了这五层理论,但他自己却没做到。”
“以他的地位,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不用说,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早已得到满足。”
“但他却不专心治国平天下的自我实现,沉溺于男欢女爱的低级趣味。”
“我看啊,皇上是说一套做一套,不如老师远矣!”
刘宗周闻言哑然,向黄宗羲道:
“五层需求,又不是一层满足之后另一层就不需要了,最基本的需求才是根基。”
“像是吃饭,难道吃饱了一次就不再吃了?那是什么道理?”
“皇上沉迷女色是小事,只要不为此扰乱天下就可以。”
“难道你要让皇上整日治国平天下,把内阁和五院六部九寺的事情全部都做了,如同太祖皇帝一般?”
“像是你辅佐潞王,希望他事必躬亲吗?”
这么一说,黄宗羲也哑然了,再也无言以对。
真正踏入官场成为潞藩的臣子后,他才明白做臣子的都在想着什么。
当今皇帝沉迷女色说不定正是大臣希望的,谁也不想君主整日盯着自己。
难怪虽有一些御史对此进谏,朝堂上的大臣却不发一言。说不定他们在心里暗乐,欣喜于皇帝放出权力。
讨论了一下皇帝提出的需求理论后,刘宗周又向黄宗羲道:
“这次经筵,又草拟了几条礼法条文,你为潞藩制定的藩国礼法也要体现这些。”
“境外授田五十亩和一亩宅地,就是针对藩国的。”
“潞藩礼法,不可违背这一点。”
黄宗羲闻言当即道:
“老师放心,学生和同僚早已决定,按之前朝廷的政策授田。”
“而且对公士还有优待,至少像一级军士授田一方里。”
“相信能吸引更多士人前去潞藩,把潞藩的土地尽快开垦出来。”
刘宗周看着他自信满满的样子,哑然摇了摇头。告诫道:
“你的心思是好的,但是要记住享有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军士能得到一方里的授田,是因为他们要世代从军服役。”
“公士又凭什么?他们就算这一代有贡献,下一代凭什么继承土地?”
“你是打算让公士变成世爵,还是让他们的后代必须做出功绩或纳银一千两,才能继承上一辈留下的土地?”
这个问题,黄宗羲等人的确没想过,因为他们根本没想这么远。
公士成为世爵显然是不可能的,朝廷对公士的定位就是民爵,是最低一等士人勋位。
就连工匠的造士都和公士相当,把公士定为世爵后,那些更高的勋爵怎么办?
但是不定为世爵,土地继承上确实有问题。军士靠着世代服役才能获得一方里世业田,公士的后代凭什么和他们获得同样的待遇?
一时间,黄宗羲皱眉苦思,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他隐隐认识到,自己和潞藩众臣对士人的优待,似乎不合道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nyexs.cc。手机版:https://m.huanyexs.cc
\t\t<p class="readinline"><a class="ll" rel="nofollow" title="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href="javascript:chapter_error(\'182677\',\'780\',\'崇祯重振大明\',\'第755章 五层需求理论\',\'1744706942\')">『点此报错』</a><a class="rr" rel="nofollow" title="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href="javascript:addBookMark(\'182677\',\'780\',\'崇祯重振大明\',\'第755章 五层需求理论\')">『加入书签』</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