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大明公民,皆应学有所教,可以参加科举。”
朱由检点头认可,对他从劳有所得衍生出学有所教,感到非常欣喜。说道:
“这一点同样要写入礼法公约:大明公民有接受教育的权力和义务,朝廷鼓励发展教育事业,鼓励公民学习。”
“而且在教育的时候,要使用大明正音、大明正字,还有翰林院和各大学堂制定的规范教材。”
“这些都要写入《大明律礼律》里。”
礼法中的条文,又多出了一条。
群臣见此更加热心,提出各种建议。
户部尚书毕自严,提出要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死有所葬,完善各地养济院和漏泽园、义冢。
朱由检把养济院划给民政司管理,又专门设立孤儿院,鼓励设立托儿所、幼儿园,让皇后负责的妇幼保健协会参与。
至于漏泽园和义冢,则交给了城隍司——
凡是和死亡有关的事务,都由城隍司管理。
这些都被写入了《大明礼法公约》,最终确立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死有所葬、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八项。从生到死,涵盖方方面面。
小康之世的愿景,也在君臣讨论中,逐渐浮现出来。
朱由检虽然没主动提出什么,却牢牢把握了主导权,引导群臣摸索如何建成小康社会。
群臣却对此都很满意,认为皇帝接受了他们的观点,是一位善于纳谏的明君。
不过也有人有些不甘,那就是钱谦益。他本来自忖能主持重制礼乐的除了刘宗周就是自己,没想到这次自己还没发言,负责各项事务的大臣就把这些礼法提了出来。
这让他心里十分焦急,想着皇帝近期的做法,说道:
“大同之世,男有分,女有归。”
“小康之世虽然不如大同之世,却也应该男耕女织,都能安居乐业。”
“臣以为应该给男子分配土地,给女子分配织机。”
“如此就实现了‘男有分,女有归’的第一步,让民众安居乐业。”
这个说法,让群臣瞪大了眼睛,没想到钱谦益能提出这个建议。
朱由检也是惊讶地看着他,没料到钱谦益竟然敢这么提。
户部尚书毕自严道:
“分配土地、织机,实在是太难了。”
“朝廷没那么多土地,也没那么多织机。”
钱谦益这下得意了,悠然自得地道:
“境内没有,境外呢?”
“海外、塞外那么多土地,怎么会分配不过来?”
“朝廷本就给迁往境外的移民分地,如今应该用礼法定下来。”
“至于织机,臣以为可以用租税代替购买,让女子用纺织的布匹缴纳租税,达到一定数量后拥有织机。”
这是朝廷在苏州实施的政策,钱谦益非常熟悉。
苏州迁移出的民众都被分配了土地,织工也被苏州织造租售了织机。
他认为完全可以写入礼法,作为礼法条文。
请收藏本站:https://www.huanyexs.cc。手机版:https://m.huanyexs.cc
\t\t<p class="readinline"><a class="ll" rel="nofollow" title="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 href="javascript:chapter_error(\'182677\',\'778\',\'崇祯重振大明\',\'第753章 劳有所得 老有所养\',\'1744539945\')">『点此报错』</a><a class="rr" rel="nofollow" title="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href="javascript:addBookMark(\'182677\',\'778\',\'崇祯重振大明\',\'第753章 劳有所得 老有所养\')">『加入书签』</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