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江是太湖出海的通道,又称吴江或松江。
这条江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往来船只不绝,可谓商贸要道。
然而崇祯三年的秋天,吴淞江这条通道,却几乎完全断绝——
因为张溥组织着船工、力工,参与罢工中来。
如此一来,江上的船自然没人操纵,货物也没人卸。以至于吴淞江上的船只,堵到数里之外。
一干商人急得头上冒烟,在得知是张溥率领雇工协会搞的鬼后,一面派人报官,一面和张溥谈判。
张溥拿出《雇佣工人宣言》和承诺书说道:
“只要承诺遵守这些,雇工协会立刻就会派人,帮你把货卸下来。”
“否则事情就免谈,有活自己去干。”
让这些人仔细看宣言和承诺书的条款,承诺能做到后再说。
宣言的内容没有什么好说的,虽然有些商人嗤笑雇工想谋求和他们平等的权利,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并不会表现出来。
不过承诺书上的释放奴婢、尊重雇工,以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技术等级工资制、终身雇佣制等条款,就让他们皱眉了。
一位商人嚷嚷道:
“释放是否释放,是我自己的事情。”
“你们凭什么管得这么宽?”
张溥敲了敲桌上的礼法条文,毫不客气地警告道:
“什么是你自己的事情?”
“你身上有官职还是有爵位,能蓄几个奴婢?”
“告诉你,不释放奴婢你就是犯法,是在私役良人!”
这个人听着张溥的警告,很快就想到张溥闹了几个月,为的就是释放奴婢的事情。
私役奴婢违反什么法律报纸上早就讲清楚了,自觉理亏的他,只能闭口不言。
其他想保留奴婢做工的商人听到张溥这番话后,虽然不见得认同这一条,却也没有再和张溥争论。
一位看着颇是斯文的李姓商人道:
“尊重雇工我能做到。”
“但是八小时工作制,时间太短了吧?”
“工人想多干活挣点钱,难道你们雇工协会还不准?”
张溥拿出详细条文,说道:
“看清楚,不是每日只能工作八小时。而是每日工作时间,以八小时为标准。”
“超过八小时就要按时薪支付加班费,超过十小时加班费翻倍、十二小时以上再翻倍。十四小时以上不许,发现就处罚金。”
“这个条款,兄台能看明白吗?”
李商人拿着条文细则仔细观看,发现里面规定得非常详细。
不但有八小时工作制和加班的内容,还有连续工作时间,每旬、每月、每年最高工作小时数等要求,超过就可以罢工、甚至申请仲裁。
尤其是力工、矿工等重体力行业,还要求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并且要发补贴。
这让他眉头紧紧皱起,感觉真要实行,自己赚的钱会大大降低。
与此同时,还有人问起了技术等级工资制,询问道:
“这个技术等级是什么?”
“为何要按它发工资?”
张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语气幽幽地道:
“老兄,你这消息可是太闭塞了啊!”
“皇上划分九级军士、九级吏员、九级工匠的事情,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现在京城那边,可都是按这个发工资。”
取出一张表格,把各等级对应的工资,拿给这个人看。
这份工资表,基本是参照官俸定的。九级工匠和从九品官员俸禄相当,只是把石改为元,年薪定为六十元。
所以九级工匠的月薪是五元,然后每一级递降五角……到了一级工匠时,月薪只有一元。
学徒工则更低,月薪只有五到八角钱。
这在张溥看来已经很低了,很多大户家中的小丫头,月钱都有五百文,和学徒工的月薪非常接近。
雇主只要愿意稍微让利,就能答应这个条款。
然而这些商人对此,却是嗤之以鼻。
因为在他们看来,学徒工就不应该拿工钱。
更别说什么九级工匠,每年要给六十元。
当场就有人质疑道:
“你们说是技术等级,码头上搬货需要什么技术吗?”
“我让谁搬不是搬?凭什么开这么多工钱?”
张溥还没说话,他旁边一名力工就反驳道:
“你是没搬过货吧?”
“这搬粮食和搬瓷器,要求能一样吗?”
“有的人就能搬得又快又好,凭什么不能有更高工钱?”
其他力工也七嘴八舌,认为他们也有技术等级之分。
张溥最后说道:
“力工算是简单的,一二三级是初级工,主要是看经验,协会负责培训。”
“只有懂了力工技术,能辨识货物、使用工具、熟练搬上船搬上车什么的,才能升到四级。”
“这四五六级就是中级工,不但能自己搬运,还要能带徒弟,培训出一定的学徒工。”
“七八九级的高级工不是雇工协会自己评,还需要工程师协会认可。他们通常要识字,可以组织人员搬运、做好货物统计。”
“你说能干这些的,给几十元年薪过份吗?”
“他们有这个本事,在哪里挣不到几十元?”
周围的力工纷纷鼓掌支持,幻想着能够一级一级提升,成为高级工匠。
可以说,张溥指出的这条路,是他们很多人加入雇工协会的原因——
谁想一天一天混下去,而非多挣些钱财呢?
商人们有的点头认同,有的则仍旧觉得,工资实在是太高了。
李商人就故作为难道:
“张先生的话说得不错,但是我若给力工开这么高的工钱,就只能少雇些人了。”
“高级工我还雇不起,只能雇几个初级工人。”
“这其他工人没了生计,那可要怎么办?”
一众力工听得有些紧张,担心以后失业。张溥则哈哈大笑道:
“生计自有我们雇工协会操心,不劳李兄费心了。”
“都有一把子力气,难道还能饿死?”
“大不了雇工协会就组织移民,一起去海外种地。”
众人闻言大笑,感觉去海外种地也不错。事实上很多佃农就是听了张溥海外分地的许诺,这才加入雇工协会。
当然,能不去还是不去。毕竟海外偏远,路上会死不少人。
但这些就不需要和商人细说了,现在雇工们是团结一心,把雇佣的气焰压下去——
在雇工协会,最大的口号就是团结。张溥每天都带他们唱《团结就是力量》,鼓舞这些人坚持下去。
靠着雇佣工人的支持,张溥信心十足。
和他谈判的商人,则是连连皱眉。
放在以前,他们对这些没有土地的力工,那是想怎么拿捏就怎么拿捏。
但是现在却不行了,皇帝给每个前往海外的军民户分地。
而且靖江王国、江陵公国等藩国开出的条件还更好,这些日子一直在江南招揽移民。
雇工协会能帮这些藩国组织人员,那些藩国想必是欢迎的。说不定张溥私下里,早已和他们达成了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