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708章 整顿辽东军队

第708章 整顿辽东军队(1 / 2)

('“事情搅在一起,真是不好办啊!”

处理了厦门海战的事情,朱由检再看着有关苏州的情报,喃喃道。

如果没有福建发生的战事,他一定会选择配合张溥行事,强硬对待江南大族,用奴变清理江南也在所不惜。

但是如今福建那边在同荷兰人打仗,甚至被荷兰人劫了一艘运粮船。这就让他必须考虑京城的粮价稳定,把江南这个漕粮来源稳住。

所以他没有立时决断,而是让锦衣卫把这个消息在报纸上刊登,通报给朝堂大臣。

这件事很快引得朝野关注,他们虽然不知道南洋运粮船被劫的事情,但是苏州漕粮将近七十万石,却是人尽皆知。

以至于苏州可能发生动乱的消息传出后,京城粮价都波动了一下。

幸而朱由检早就料到这点,让四海粮行释放了一些粮食。京城稻米价格,仍旧稳定在七角左右,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这可以说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他在京城最大的政绩。

七角一石的粮价不算低,但是因为稳定,让京城的平民非常受益。

四海粮行凭此,成为了京城最大的粮食商行——

很多京城人都知道,想买平价粮食,就去四海粮行。那里运来的南洋、朝鲜、日本稻米虽然可能不符合口味,但是价格实惠,绝对能让人买得起。

京城以前靠操纵粮价牟利的商人,已经纷纷转行。朝廷制定的粮食价格管制,也因此落实下去。

在今年卫所改制后,四海粮行还和司农寺粮食集团合作,与卫所军官合作成立粮食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粮食来源。

所以朱由检面对江南可能动乱的消息虽然有些担心,却并不是那么惧怕。只要江南的漕粮不是完全断绝,京城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

不过这件事仍旧给他提了醒,那就是朝廷对江南漕粮的依赖仍旧太大。一旦漕粮有可能受到影响,就会牵动整个朝野的人心。

将来必须要增加京城粮食来源,不能只依靠江南的粮食:

“南洋若能开发出来,完全能够替代江南的漕粮。”

“但是在大明完全掌握制海权前,从南洋海运过来的路线不够安全。”

“还要在北方开辟粮食产地。”

这让他的目光,又投向了东北。

后世这里才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输出地,北大仓和北粮南运几乎无人不知。

在已经打通整个黑龙江后,朱由检打算向松花江、嫩江进取,收复这一带的土地,迁移卫所屯垦。

——

想着被自己任命为黑龙江巡阅使的孔贞运,朱由检询问身边随侍的王承恩道:

“孔贞运上任了吗?”

“他的属官和将士招募好了没有?”

黑龙江巡阅府完全是新组建,除了几个高品级的官员外,朱由检让这些兼任知府的高官,自行招募官吏。

甚至给了他们招募将领和士兵的权力,几乎可以说是开府。

这吸引了一些不得志的官吏应募。甚至有一些被降级的卫所世官,在得到黑龙江属于塞外、去服役就不被降级的承诺后,咬牙加入了巡阅府。

也因为此,孔贞运虽然在上月初就得到了任命,却一直没有起程。只是派出了先遣队,先期去做准备而已。

王承恩听着皇帝的问话,揣摩着皇帝可孔贞运迟迟未上任不满,斟酌道:

“听说这几日就要启程,要不要小臣去催催?”

朱由检瞥了他一眼,说道:

“催就不必了,只要在今年能上任就好。”

“过两个月黑龙江就会开始冰封,想来孔贞运会在那之前过去。”

“你去告诉他多从工部招些人,尤其是擅长开垦沼泽、围湖造田的人。”

“东北那边的水泊沼泽多,需要下大力气好好开垦。”

“另外……”

想起一件事情,朱由检又嘱咐道:

“让徐先生的农科院派人,把收集的耐寒作物都带去黑河试种。”

“尤其是小麦、稻米、粟米、玉米、大豆、高粱,要筛选出耐寒品种来。”

“这件事一定要抓紧,确保收复松嫩平原后能立刻派人开垦。”

“如果从北方招募不到愿意去东北种植水稻的人,可以去朝鲜招一些。”

这是他基于历史获得的经验。

东北虽然寒冷,却是能种植水稻的。

从唐朝开始,响水大米就是渤海国的贡品。

清朝前期封禁东北,也将舒兰大米作为贡品。

清末中原移民和朝鲜移民进入东北后,更是带动了大米的种植。

所以朱由检特意嘱咐,可以从朝鲜搜集稻种、招募移民屯垦。

他希望能吃到东北的贡米,让京城的漕粮不完全依靠南边。

——

王承恩将这些记下,值班结束后就去告知了孔贞运。

孔贞运听到皇帝对他拖拖拉拉似乎有些不满后,大热天险些惊出了一身冷汗,又叫苦道:

“不是我不愿去上任,而是塞外荒凉苦寒,人们都不愿去。”

“皇上还有意在秋季征讨嫩科尔沁,这不招募足够的兵马能行吗?”

“若非李将军帮忙选兵练兵,只怕孔某会更忙不过来。”

王承恩听着他的抱怨,笑呵呵地说道:

“皇爷给了你开府的权力,这些你当然都要担起来。”

“过了这一关才能成为卿相,难道你甘心只做个使臣?”

孔贞运同样知道这一点,心知皇帝这次将他外放其实是锻炼,看看他到底有多大的能力。

如果他在黑龙江做得好,未来成为九卿、大学士都是板上钉钉。做不好的话,可能就像王承恩说的,不管职位再高,做的也是使臣。

所以他沉思一番,取出一封奏疏,下决心道:

“请王公公把这份奏疏帮忙呈上去,孔某想去辽东征调兵马。”

“辽东十几万大军,每年都消耗五百多万军饷,孔某想征调一些人过去。”

这是他早就有的想法,只是没敢提出来。

毕竟辽东的重要性人尽皆知,朝廷最看重的就是山海关防线。

所以这两年来不管孙承宗怎么请求,朝廷都不许辽东兵马妄动。以免山海关防线出纰漏,导致京师震恐。

但是孔贞运前几日看了大阅、尤其是看到五军营把辽东派来演习的五千骑兵扣下后,感觉朝廷对调出辽东兵马,并不是完全不许。

所以他打算提出请求,去辽东征调将士。

王体乾听到孔贞运的打算,对此不敢有丝毫回应——

他还是知道些分寸的,知道这样的军国大事不是他能置喙。

所以他很快回宫,把奏疏呈给了皇帝。询问皇帝是否要答应,能否从辽东调兵。

朱由检想了一下,说道:

“把奏疏按流程传给通政司,让军机处和枢密院讨论。”

“辽东的兵马也该整顿一下了,不能让他们干闲着!”

每年五百多万饷银,却只能养一支防守的军队。

朱由检对此早就不满,在京营整训初步完成后,打算把辽东兵马彻底重整。

现在就让枢密院评估一下,看看辽东兵马是否能调动。

——

奏疏传到枢密院,顿时激起了千重浪。

最新小说: 六年后我携四个幼崽炸翻前夫家 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 换师尊后她转修无情道,全宗门跪了 不败战神杨辰 万人嫌转修无情道,父子火葬场了! 台长大人,我想跟你生猴子 崇祯重振大明 凡人:我,厉飞雨,属性修仙! 我上交了异世界 一人:开局遮天法,力压八奇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