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开始读书的地方是范家祠。
这地方原是范氏家族建立起来的祠堂。
以前客家人都是姓氏为单位建起了一个个家族氏祠堂,我所知道就有罗家祠堂,范家祠堂。
原因是客家人生活在密林山区,官府管理不了,于是客家人建立起来祠堂,管理本姓氏有关事务,有时也对外发动战争。
茶陵的客家人不是本地人,是外来移民,他们先祖自然无田无山,长年居住在原始森林中。
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需要肥沃土地,但这些地方都是有主的,都被当地人所拥有。
自然纷争四起,有时候需要战争的手段来解决纷争。
当然,这是以前的事。
解放以后,客家人与本地人就不存在纠纷,因为土地都归了公。
这些祠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很长一段时间无人居住,无人管理,后来就改成了学校。
我最先就读的是范家祠。
顾名思义,范家祠就是范氏家族建起来的祠堂。
解放以后,它收为了公有。
范家祠是一个很大的建筑群体,有四层,用青砖砌成,大小房间十几间,刚好用来办学校。
我们居住在坑口街上,这里离坑口街有四公里远,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就要起床,之后步行去学校。
我们走的是山路,并不难走,主要是地面上铺上青石板,但有两个地方让人生畏。
一个是粮店背后这条路边上有一座坟墓。
年代不是很远,上面用石块砌成,孤零零地立在路边,每次路过时,总害怕里面的魂魄跑出来,缠住我们不放。
在我们的认知里,会有性命之忧。
居住在山区的客家人都相信世上有鬼魂,并且有伤人的恶鬼,尤其是深山密林,是恶鬼横行的地方。
这地方虽然不是深山,但有许多树,以茶树居多,一阵风刮来,树枝上总会发出哗哗的声响,有点像鬼的脚步声。
这时候,大家都是你望我,我望你,一旦有人慌张,完了,大家会"啊"的一声尖叫,会亡命地往前跑。
当然,这条路不长,只有一公里左右,跑过去了,有人家,就不怕了。
再说吧,每次上学都有十几个人结伴而去,人多势众,所以炸群的事还是很少发生。
主要要阴天,刮风,天上又在打雷,在我们的意识中,是鬼神出设之时,稍有风吹草动,会吓得魂飞魄散。
另一个地方就是过了这个坟墓,一个下坡的地方。
这地方很让人讨厌。
往往隔几十米远,空中就会飘来阵阵恶臭。
这些恶臭来源于下面一排排低矮的土房,里面关有牛和猪。
这动物不放养,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里面的粪便往往有一二尺厚。
这是客家人故意为之,因为这是上等的农家肥,每年春耕的时候,就会铲出来,放在田间。
当年,种田没有农药、化肥,靠的就是这些农家肥。
同时,这地方还有几间厕所,里面也是堆满了粪便。
客家人的厕所都是挖一个土坑,上面搭几块木板,长年累月,任由粪便堆积其中,自然臭气熏天。
连带周围都是臭哄哄的。
路过这地方,我们都要捂紧鼻子,百米冲刺,跑出几十米,才敢喘气。
过了这两个地方就好走了。
前面是一条小河,上面搭有一个木便桥,走过后,就是水田,再走五百米,就到了范家祠。
由于路途遥远,我们中午不回家,带饭,学校有一个阿姨专门帮大家热饭。
小时候,家穷,没什么菜,主要是霉豆腐,过年杀了年猪,会有几块腊肉,有时也有点青菜。
现在看起来,以为生活很苦,其实,当年并不感到日子苦,相反还是很快乐,尤其是夏天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