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回到家,常常是八、九点了。
我们经常晚上十二点吃晚饭。
七九年的时候,我家发生了逆转。
我家吃上了国家粮。
阿妈以前是供销社职工,后来下放到农村,现在落实政策,我家由农村粮改成了国家粮。
她又回到了供销社。
当然,她年过五旬,没办法上班,于是供销社就在我家设一个经销店,算是供销社的分店。
开始生意好得狠。
因为整个山寨没有个体店,而供销社到点就关门,没有晚上开门的先例。
我家就不一样了。
我家是阿妈一个人经营,所以经常晚上一二点,还有人敲门买东西。
当时,阿妈不领工资,按销售额的百分之三,提取报酬。
也就是说,每销一百块,自己拿三块。
结果阿妈每月销量二三万,差不多每月可以拿七八百。
当时供销社职工平均工资只四、五十,这可不行哦。
又改了,阿妈每月累死累活,只能挣三、四十。
这就很好了,大家都高兴。
只有阿妈一个人不高兴,但没办法,不高兴,也得高兴。
当然,还有一件事,让阿妈很揪心。
就是每月盘点,总会少三四百块。
供销社每个月都会来我家盘点一次,每次盘下来,总会少这么多钱。
阿妈每天收到了营业款都会存到银行,银行会开存款回单。
她查了老半天也查不出什么原因。
阿爸知道了,非常的着急。
三四百不是小数字呢?
于是,他与供销社的人一起查,但没有结果。
他就一趟趟跑银行,怀疑银行没给回单,或自己弄丢了。
结果没有结果,每月还是少三四百。
后来怎么弄平的,我不知道,估计是阿爸自己掏的钱。
但原因我知道一二。
因为阿妈从供销社进的货就放在楼道里,不上锁。
我家白天是开着门的,而且经常没有人。
人家随便拿一样东西就是十几块。
不亏才怪。
当然,还是有好事。
这件好事就是我姐姐因为吃国家粮,被县商业局招工了。
这个坑口街第一个去县里工作的女人。
很轰动。
招来很多非议。
主要是不服气。
一个人曾气呼呼地说,你姐有什么本事呀,不就是吃了一个国家粮吗?
我以前吃的是农村粮,生活很平淡,从来不起波澜。
自从吃上国家粮后,我的生活也变了。
不是变好了,而是招来许多闲言碎语。
有一天,一个人忽然非常神秘地说道,你知不知道,现在要取消国家粮了,国家粮不吃香了。
他说完之后,立即瞪大眼睛,观察我脸上的表情。
其实,我没有任何表情,因为我的生活并不因吃国家粮而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反还遭来莫名其妙的攻击。
我的一个小伙伴曾怒气冲冲地说,你吃国家粮,你凭什么吃国家粮呀!?
后来我才明白,他们之所以如此生气,是因为他们吃不上。
我们的社会地位开始拉开了距离。
当年,吃国家粮的比吃农村粮的社会地位高,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很多客家姑娘非常愿意嫁给吃国家粮的,这也是事实。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很快发生了变化。
国家粮和农村粮早已成了历史烟云,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作为曾经的一段客家历史,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记录下来。
历史就是历史,人类的文明也是因为历史而变得璀璨辉煌。
人类的进步不也是历史推动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