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刘备崩,万象(2 / 2)

对于他的判断,群臣们没有半点的怀疑。

这或许也就是当前大汉最为关键的优势之一。

朝堂群臣齐心协力;

对顾琛都是万般的信任,且每个人都有着不同方面的才能,并于每方面都十分的优秀。

这样的大汉,又岂会出现任何乱象?

四方边疆先后传来捷报。

姜维、毌丘俭、邓艾等人先后破贼,阻扰了蛮夷劫掠之心。

同时间,顾琛亦是在竭力推动着顾熙昔日的大业。

雕版印刷术的拓印这些年来可从未停过。

随着大汉国力逐渐恢复。

顾琛于各地先后创立藏书阁,并敕令太学学子在为官之前,当前往各地藏书阁任教至少半年。

并将任教期间的所作所为列入了考校之中,借此将被世家垄断的知识向四方铺开。

此事注定是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他们要最先要学习的可不是最为顶级的知识,而是启蒙识字;

为此,顾琛甚至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

设为“初学”。

用来聘请先生为人启蒙。

规定不满十岁的男子可前往初学启蒙。

这种事换做任何一个时代,都注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也唯有顾琛亲自来做,此事才能轻易做成。

但哪怕就是这样,此事都只能缓缓图之,不能将步子迈的太大。

只能先从洛阳从京畿稍微富裕的地区一点点向四方普及。

而对于该用何种方式来吸引百姓参与其中,顾琛的方式也很简单。

只是告诉四方百姓:“读好了书,能够当官。”

对于最底层的百姓而言。

也唯有这种最简单的话才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

在初闻此事之时,百姓们的第一感觉自是不信。

毕竟对于他们而言。

能够当官,那可是以前从未敢想过之事。

但听闻此事是顾琛亲自所定,他们又都沉默了下来。

紧接着便是那一声声如雷般的呐喊。

——京畿巨震!

四方百姓于各地之人高呼万岁,纷纷朝着洛阳而拜。

哪怕至今还未有一个最底层的百姓为官。

但出于对顾琛对顾氏的信任。

这些代代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们终于还是对未来生出了希望。

而对于人类这种有着复杂思维的动物而言;

——最为难得可贵的也是希望。

只要能够有着希望。

那这些百姓们的心便会牢牢与朝廷绑在一起。

阶级思想的上的紧固终是产生了松动。

顾易一直都在注视着一切,心中亦是万般的复杂。

其实以后世的目光来看;

顾琛他们现在所定下的制度上确实还有着很大的纰漏。

但这又能如何呢?

世界上又岂会有完完美无缺的制度?

有的只是适合不同时代的制度。

相比于原本的历史而言,这种制度上的进步已经是格外的超前了。

思想上的进步才是最艰难最为难得可贵的进步,这对于后世的整体发展绝对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顾易现在对整个大汉的发展是愈发的期待。

虽然他明白。

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永远的王朝。

但他也能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一次的大汉恐怕会成为对整个九州封建时代影响最大的朝代。

而顾氏的名字,将始终被刻在这上面。

成为于整个青史之中都不可抹去的存在。

章武九年,四月;

顾泽薨于巨鹿。

至此,顾氏第六代子弟除顾琛之外皆以离世。

虽然顾泽从始至终未曾出过巨鹿;

但作为诸葛亮的先生,以及顾氏当代的家主,刘禅亦是给顾泽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丧礼,甚至还要为顾泽定下美谥。

不过顾泽却似乎想到了点。

早已给顾琛与诸葛亮送来了消息,特意说过切莫为他定谥。

就连昔年顾良那般身在朝堂,只是未能立下太大的功勋,都拒绝了立谥,恐负先人之名。

顾泽又岂会贪图于青史之上的一个美名?

于他而言。

当他昔年返回巨鹿的那一刻起。

他此生便已经完全放弃了一切的理想与抱负,唯有为了家族。

纵使心中留有山岳之志,亦是笑归黄土。

此事对顾琛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他是顾氏第六代之中最小的子弟,但在经过常年的攻杀之下,他也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顾氏第六代之中寿命最为久远之人。

难掩的寂寞充斥在了顾琛心中。

这还是自顾琛起事以来,他第一次放下了一切,自己于府中沉寂了足足三日。

自他再次从府中走出之后,众人都能清晰的感觉到一股暮气亦是出现在了他的身上。

顾琛仿佛就成为了当年的顾熙。

身上的威仪愈发浓郁。

甚至就连于他相熟的大臣在他面前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压力。

自此之后,顾琛更加的拼命了。

除却以往的政务之外,顾琛更是开始为大汉选拔起了官员。

他不仅仅要看官员们的才能。

同样还有秉性。

以及是否对新政支持。

当然,顾琛亦是不会忘记对顾氏子弟的教育。

如今顾氏第七代子弟的能力并不算弱,无论是内政也好亦或是武功也罢,都有杰出之人出现。

这确实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势;

哪怕就算是比不过昔年那英雄枭雄辈出的时代,但这个时代也注定会十分耀眼。

张华、羊祜等人相继被顾琛提拔。

顾琛利用着自己对人性的判断,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就打造了一批以新政为核心的年轻班底,而一点点的接过老人手中的担子。

章武十年,六月;

荀彧含笑而终。

这个可以说是第一个选择追随顾琛的人终是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或许是因为逝去的人实在太多。

顾琛对此只感到了麻木。

临终之际,顾琛去见了他,并问他想要些什么。

但荀彧却是笑着摇头。

于他而言能够保住家族一脉,能够看到大汉再兴,让家族少些史记上的骂名,已然心满意足,还能有什么他愿?

他甚至就连让顾琛帮忙照料子嗣的话都没说。

作为朝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荀彧十分明白当前大汉的变化。

家族要想持续辉煌,唯有靠自己的努力,他早已看开了这些。

顾琛为他定下了“贤义侯”的谥号。

而就在丧事之后。

顾琛亦是渐渐将朝政交到了诸葛亮的身上。

他要在自己所剩的时间之内,再为这郎朗天下扫除一些威胁!

北宫。

檀香袅袅。

刘禅一脸紧张的看着顾琛,有些不舍的道:“尚父当真要率军而出吗?”

“您这般年纪,我着实是有些担忧。”

“我离不开您啊。”

虽然已经做了好几年的皇帝,但刘禅至今仍是如当初一般,面对顾琛时更是效仿刘备,不敢称朕。

这时,诸葛亮亦是听昭而来。

刚一踏入殿内,便立刻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对。

先是看了一眼满脸不舍的刘禅,瞬间编辑隐隐猜出了什么,眼神亦是微微一变。

“太师来啦。”

刘禅可没想那么多,也不等诸葛亮行礼,便急切的开口:“快,快帮我劝劝尚父,切莫不能让尚父犯险。”

“孔明,坐吧。”

顾琛表情丝毫不变,只是指了指一旁早已准备好的坐席。

闻言,诸葛亮连忙拱手。

旋即这才坐了过去,沉声问道:“顾公是要前去伐四方蛮夷?”

以他的才智。

自然是早就已经有了些许猜测。

顾琛微微点了点头,沉声道:“哪怕此战不能扫平蛮夷,亦是要灭其锋芒。”

“为我大汉夺来十年的光阴。”

顾琛的语气十分平静,就像是再说一件小事一般,但也根本不会有人觉着顾琛在自傲。

这是他早就已经想好的计划。

大汉还需要时间恢复。

无论如何都必须要保住天下的安定。

闻言,诸葛亮亦是悠悠的叹了口气,虽然明白难以说动顾琛,但还是不由得开口:“顾公何故亲自率军?”

“四方将军于野.”

还未等诸葛亮说完,顾琛直接打断了他:“昔年祖父年近九十亦可上马杀敌。”

“如今我才不过六十,岂能退缩?”

“男子汉大丈夫若是安然死在塌上,能有什么出息?”

他语气顿了顿,微微摇了摇头,目光格外的坚定:“我决不能容忍当今之世受到任何威胁!”

“绝对不能!”

一瞬间,无论是诸葛亮亦或是刘禅全都沉默了下来。

这就是顾琛的性格。

心志如铁的他,当决定了一件事之后。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阻拦!

——————

“章武七年春二月癸酉,帝崩于洛阳北宫。

大渐之时,八百里加急召顾琛入宫,解天子剑授之曰:“太子不才,若不可辅,卿可行废立之举。”

琛秉政后,罢榷酤、减口赋,遣绣衣使者巡察州郡贪蠹。

八年孟夏,立“崇礼初学“于京畿,为民启蒙。

着令太学生员除授职前,须赴郡县庠序传习半岁,以《顾礼》教化启蒙学子。

其考课分三科:通经术者授博士,明吏事者补令史,善训诂者擢学官。

更制“月旦评“法,令州郡以德、才、功三品铨叙士人。

时雒阳太学生击筑而歌曰:“顾公设礼序,白屋起鸾羽。”

——《炎汉书,顾琛列传》

最新小说: 这个民国不好混 大秦:朕让你监国,你登基了? 短视频通古代:全员破防 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如意小郎君 三国之曹家逆子 大明第一太子 大明国医:从九族危机到洪武独相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 北宋小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