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听闻顾炜薨世的消息,顾琛伤心不已。
或许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
这一代的顾氏子弟与之前相比,联系要深的多的多。
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背负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百姓的期许;
先人的遗愿。
这使得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联系极深,顾琛又岂能不伤心呢?
不过他却也并未离开幽州回到洛阳。
顾炜说的不错。
于他们这一代的顾氏子弟而言,能够完成顾熙昔年的遗愿便已经是人生大幸。
时间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
斯人已逝,饶是再怎么心中悲痛,众人也只能承继逝人之志,向前而行。
屯兵幽州数年时间,顾琛如今已经完全发现了外族的强盛。
这种强盛甚至都超出了他先前的预料。
这也是顾琛选择自己屯兵幽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族如今也算就是彻底感受到了顾琛的恐怖,随着时间的流去渐渐安定下了些许。
但顾琛却也并未掉以轻心。
他能够确定。
这种威慑会随着他的离世而彻底崩溃。
大汉与外族之间的斗争断不会如此轻易的结束,唯有通过一场杀到日月变色的大战,才能彻底解决掉这种危机。
顾炜的死更加让顾琛意识到了时间的可贵。
他更加倾其所有的教导军中将士。
姜维、邓艾、毌丘俭、还有几名擅长武艺的顾氏第七代子弟,皆在他的培养之中。
顾琛原本还以为自己至少还有数年的时间。
但洛阳紧急传来的消息,还是打破了顾琛的计划。
——张飞因关羽的离世伤心不已,日日饮酒。
身体终是不堪重负。
病重薨世。
这成为了压倒刘备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刘备瞬间便倒了下去。
于一个皇帝而言;
刘备确实是过于重感情了一些。
但这也是刘备的优点,没有这一种性格的话,他绝对不可能走到今天。
刘备的诏令迅速便被送来了幽州。
别人顾琛可以不在乎。
但刘备不行。
如今大汉天下刚刚平定不久,无论如何都必须有一个能压的住天下的人坐镇洛阳。
顾琛不得不返回洛阳了。
洛阳,北宫之中。
气氛无比凝重。
刘备躺在床榻之上,脸色如雪,整个人命如悬丝只剩下了一口气,但却一直都在苦苦支撑着。
在他身旁,太子刘禅等几个子嗣满脸哀伤之色,眼泪不断落下。
诸葛亮荀彧等大臣亦是满脸悲痛。
这时,一道急切的脚步声突然响起。
还未等侍卫通报,顾琛的的身影便直接冲进了北宫之中,穿过众臣直接就走到了刘备的面前。
看着床榻上刘备奄奄一息的样子,眼神亦是露出了一丝复杂。
但刘备却在见到顾琛的瞬间,眼神便恢复了些许光芒。
“子琰!”
还未等顾琛开口,刘备瞬间便低吼了一声,本能的便想要尝试着坐起来。
但他的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
能够坚持到今日,都是因为有着大毅力在。
他就是在等顾琛。
当今天下之势,刘备身为皇帝又岂能不清楚?
虽然一切看似已经步入正轨。
但若没能压得住天下人的存在坐镇,稍有不慎,大汉可能便会走回头路。
最关键的是——
对于刘禅这个太子,他着实是有些放心不下。
“陛下。”
看着眼前的刘备,顾琛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悲戚,脚下疾步上前,双手稳稳地扶起刘备,重重地叹了口气,自责道:
“臣来迟了!”
“子琰。”刘备猛地攥住顾琛的手,脑袋急切地左右摇晃,神情极为认真,“我早就说过,子琰你绝非普通臣子。”
他目光灼灼,眼眶泛红似血。
千言万语在喉间翻涌,可又担忧时间紧迫,话到嘴边又咽下,最后只是紧紧盯着顾琛,一字一顿,郑重说道:“子琰之才,胜我百倍。”
“临终之际,唯有大事相托。”
刘备握着顾琛的手愈发用力,指节都微微泛白,“大汉,拜托了!”
这简短的一句话,却仿佛承载了无尽的分量,饱含着他对大汉的殷切期望与担忧。
顾琛只觉眼眶一热,视线瞬间模糊。
虽然他与刘备的接触并不算多,饶是后来支持刘备称帝之后,顾琛的多数时间也都在外。
但这却并不妨碍顾琛对刘备的感情。
刘备确实是一位宽仁的皇帝。
能给顾琛这么大的权利,且从未曾想过针对他,便已经说明了他的不凡。
顾琛并未多言什么,只是反握住了刘备的手,认真点了点头。
见此情形,刘备眼中的忧虑如轻烟般瞬间消散。
他艰难地转动脖颈,将目光投向一旁跪地的太子刘禅,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阿斗。”
“父皇!”刘禅立刻开口,声音哀泣。
刘备紧紧的盯着他,又挥手指了指顾琛:“昔日我曾于洛水之畔,万民之前,立誓昭天下。”
“绝不负顾氏。”
“刘氏鼎,当刻顾氏名。”
“待朕死后,尔等要以父事征渡使,万不可效景平、桓灵三帝一般,负万民之望,乱我大汉社稷。”
他的声音愈发虚弱,但却仍是强撑着一口气不散,再次看向了顾琛:“子琰。”
“太子软弱不才。”
“若不能立国,子琰可寻他人立之。”
“朕唯望社稷安康。”
这还是刘备第一次在顾琛面前自称为朕。
但说出的话却是万般的诚恳。
——可废立皇帝!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将整个大汉都交到了顾琛一人身上。
给了顾琛无上的权利。
虽然顾琛本就能做到此事,但这也有根本的不同。
刘备这是在给顾琛合礼的权利!
但在场众人却又完全都不觉着奇怪,甚至是理所应当。
顾琛的双眼也是渐渐红了。
看着眼前命如悬丝的刘备,他终是彻底领会到了顾熙昔年所说的明君贤臣到底是何滋味。
他并未多说什么,只是认真的点了点头。
旋即第一次朝着刘备行了跪拜大礼。
刘备终是彻底闭上了双眼。
“陛下!!!”
声声悲痛之音响彻。
顾琛跪在刘禅与群臣之前,眼角亦是不由得滑落了一滴泪水。
章武七年,如月癸酉日;
——刘备崩于洛阳北宫。
临终之际托孤顾琛,给其废立天子之权。
太子刘禅继位。
谥为昭武。
刘备这种开国之君的离世,注定会对当前的大汉造成极大的影响。
虽然刘备早已下诏说过要效仿光武、孝明皇帝等历代皇帝的丧事,一切从简。
但该有的礼节自是也不能少;
国丧如期而至。
不过或是因为顾琛已经返回洛阳的关系,整个天下并未出现任何动乱。
甚至相比于刘备在世之时,各地的官员更显如履薄冰。
刘禅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安稳登基。
而对于这个新任的皇帝,顾琛也是终于有了一些判断。
且不论其才能。
刘禅听话是真的听话。
他就根本没有半点想要掌权的心思,每每面对任何事,无关大小都是一句“尚父做主便是”。
且顾琛还能确定,刘禅这并不是装出来的,完全是出自真心真意。
这让顾琛都颇为的诧异。
于一个皇帝而言。
能有着这种性格可是极为罕见的。
哪怕其才能不足,但只要有着一心助汉的大臣帮助,刘禅这种性格也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守成之主。
这让顾琛对于大汉的未来有了清晰的判断。
虽然他扬名天下的方式是通过征战。
但顾琛这种几乎堪称于完美的六边形战士,他本就没有任何弱点。
尤其是现在的大汉还有着不少的能人。
诸葛亮、荀彧、庞统、法正等一系列的能人都能给顾琛带来极大的帮助。
往往顾琛只要能定下初步的计划,这些人便能探讨出更为具体的细节出来,并很好的施行下去。
这可谓是直接让大汉的行政速度达到了前所未用的规模。
天下丝毫未乱。
作为顾氏至今唯一一个算是踏过了整个天下的顾氏子弟而言,顾琛如今更是能将顾氏子弟的传统发挥到极致。
对于各州土地的开垦,昔年那些有罪的世族子弟在这种时候就有了作用。
顾琛给他们留有了一些希望。
只要他们能够开垦出多少土地之后便会被赦免。
并且顾琛还根据顾康昔年所留下的手札经验,于整个天下之间在行治水之举,并向四方百姓借出粮种。
并废掉自汉武帝时便突然加剧的人头税,恢复到了前汉之初时的轻税。
借机来刺激人口。
其实在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之中。
百姓们能否过得富足。
天灾人乱是一方面,吏治上的清明也是其中关键的因素。
如今的大汉正是万象更新之时。
吏治上的清明,更是远远超过了以往。
人口上的底蕴在这种时候就起到了大作用。
在这种种因素之下,整个大汉的国力迅速开始了恢复。
当然,顾琛虽然已经返回了洛阳,但对于边疆的关注却也丝毫不少。
四方边疆的战事始终未停。
蛮夷们的生活方式,就注定造成了他们需要再一些时候以劫掠换来生存。
这是双方不可调节的核心因素。
顾琛在一边治理天下的同时,一边于四方边疆之中设置粮仓,为后续的大战做准备。
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剩下多少的时间。
但以顾琛的性格而言,只要他还能站起来一天,他便始终都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