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布衣锦绣 > 第十一章 夏来声动

第十一章 夏来声动(1 / 2)

入夏的落霞镇被麦香浸得发暖,田埂上的麦穗垂着饱满的头,打谷场的脱粒声从清晨响到日暮,混着蝉鸣织成一张热烘烘的网。苏微将最后一只缝好的布袋子递给杂货铺掌柜时,指尖已沾了层薄茧——这是她接手布袋子生意的第三个年头,算起来,沈砚离镇回京城已有两月零七天。

“尝尝鲜。”掌柜塞给她一把青麦,麦穗上的细芒蹭着她的手腕,“今年雨水匀,亩产比去年多收两成,往后日子更瓷实了。”

苏微揣着青麦往陋巷走,刚到巷口,就见李木匠的儿子李栓柱背着半篓新麦粉,蹲在她家门槛上。少年今年十四岁,个子蹿得像雨后的笋,见她回来,耳根红得发亮:“苏姐姐,我爹让给你送粉……还有,京里来了马车,在我家院子里停着呢。”

苏微心里猛地一跳,手里的青麦撒了两把。她跟着李栓柱往李家走,越靠近越听见屋里传来个熟悉的声音,温和里带着病后的微哑:“……那孩子针脚细,当年教她绣帕子,攥着针发抖,如今倒能自己起字号了,可见是块好料子。”

是柳氏!

她站在院门口定了定神,推门时,正看见柳氏坐在炕沿上。两年未见,柳氏鬓角添了些银丝,穿件月白素绸衫,领口绣着圈细兰草,还是当年的喜好。她手里捏着只茶盏,指节比从前瘦了些,看见苏微,茶盏“当”地磕在炕桌上,眼圈霎时红了。

“微丫头!”柳氏想掀膝上的薄毯起身,被身边的侍女按住。沈砚连忙从旁扶住,他穿件石青杭绸常服,腰间系着块双鱼纹玉佩——不是沈家旧物,想来是新得的赏赐。他比春日里清减了些,眉宇间的沉郁淡了,看见苏微,眼尾的笑纹比从前深了些:“母亲总念着你做的麦饼,趁夏收前得空,便陪她来了。”

苏微福身时,指尖触到衣襟里的青麦,芒刺扎得手心发痒:“夫人安好。”她不敢看沈砚,只盯着柳氏腕上的银镯子——那是当年柳氏赏她的及笄礼,她一直以为早丢在乱葬岗了。

“快坐。”柳氏拉她到炕边,掌心温凉,捏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身量长开了,眉眼倒没变,就是这手……”摸到她指腹的茧子,柳氏喉间哽了下,“比在府里时糙多了。”

“干活磨的,结实。”苏微笑着抽回手,将青麦放在桌上,“刚摘的,我去烙麦饼。”

“我去吧。”沈砚起身时带起一阵风,袖摆扫过炕桌,带倒了那只茶盏。他弯腰去扶时,苏微也伸手,指尖撞在一处,像被麦芒扎了似的缩回。她看见他袖口内侧绣着朵极小的兰草,针脚眼熟——是她当年在沈府给公子们缝补衣物时,常绣的花样。

柳氏在镇上住了下来。白日里,苏微常去李家陪她说话,听她讲京城的事:沈老爷的灵柩已迁回祖坟,族里的蒙学开了新班,沈明上月考了头名,先生夸他“字有筋骨”。

“那孩子睡前总攥着你给他绣的虎头鞋。”柳氏摩挲着炕桌上的虎头鞋——是苏微连夜赶制的,鞋头的金线用的是当年柳氏赏的旧物,“说等放了秋假,要回来帮你捶布。”

苏微想起沈明离镇那日,孩子抱着她的腿哭到打嗝,小拳头捶着她的背:“姐姐骗人,你说挣够钱就去京城,是不是不想要明儿了?”最后还是沈砚蹲下来,从袖中摸出块蜜饯塞给他:“我替姐姐给你立个字据,秋凉就带她去。”

如今算来,沈明去京城已五十一天了。

沈砚白日里多是陪柳氏说话,或是坐在苏微那间破屋的廊下看书。他看的书换了样,不再是诗词,而是封皮泛黄的《商君书》。苏微在院里晾新染的蓝印花布时,常看见他对着书页皱眉,指腹在“治世不一道”那行字上反复摩挲。

“这花色比京里的雅致。”他忽然开口,目光落在蓝布上留白的兰草纹上。那是苏微新试的花样,用石灰浆漏印在布上,染出来的蓝白分明,像雨后的天空。

最新小说: 阴嫁女,冥王夫 布衣锦绣 万界鉴宝师 养崽十年成首辅,我手握百亿奖励 五色年华 斯内普与他的小田鼠 侯亮平逮捕鹰派将军,他岳父慌了 柯南:当真酒和毛利兰互换身体 布衣风水师 随笔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