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您拿我逗闷子呢,先租个临时摊,这个应该有吧。”
胖大姐从铁皮柜里抽出申请表,拍在桌子上,“不会写的字自己想辙,不许写拼音。”
李哲填好申请表,交了钱,问道,“大姐,这临时摊位和长租摊位有啥区别?”
“长租摊位在大棚里,自己瞧去。临时摊位是露天的,谁抢到算谁,早上出摊老热闹了,为了抢个好位置,打架、砸秤常有的事。”
那不行,自家的菜可金贵。
大姐出了办公室,领着李哲进了市场,指着一个犄角旮旯的位置,“这是你的位置,临走记着把卫生打扫了,别打架。”
李哲找到了父亲和赵铁柱,将拖拉机开到摊位旁,卸货卖菜。
距离上次来菜市场,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上次卖玉米收钱的畅快感历历在目,老李还真有几分期待。
萝卜土豆摆好,真正开卖才发现客人不多,就算有问价的,也很少有人买。
老李有些纳闷,“老二,咱家菜是不是定价高了?”
“不高,周围几家都是这个价。”
老李皱眉,“那就是位置太偏了,这都没人来啊。”
偏是肯定的,但这只是一方面,上次之所以卖的好,是因为就他一家卖玉米的,客人想买玉米只能来他家,但现在可不一样,一眼望去周围的摊子上都是白菜、萝卜、土豆,大差不差,人家凭啥买你一个眼生的。
“爹,你们先卖着,我去市场里瞅瞅。”上次来崇文门菜市场只顾着卖玉米了,他还真没怎么逛。
李哲往客人多的地方走,卖菜的人千奇百怪,可菜都是老三样,有的摊位上还多个大葱,价格也基本上差不多。
往前走,是一座半圆形大棚,摊位靠近菜市场门口,也是客人最多的地方。条件也谈不上有多好,可好歹不用担心风吹、日晒、雨淋。
“嘿,同志,还认得我不?”右边摊位的一名年轻人对着李哲招手。
李哲扭头,瞅了他一眼,觉得眼熟,又叫不出名。
“我是孙涛,上回托您的福,进了六百根玉米去东单菜市场卖,嘿,那是真好卖,不到俩小时就卖完了。我还想着请您吃顿饭,谁曾想就没再过您。不过,您没来也对付了,第二天市场里卖玉米的没有十家,也有八家,您要再拉一车,准砸手里。”
李哲想起来了,这个小伙就是第一个从自己这里进玉米的,是个机灵人。
李哲掏出一盒荷花香烟,递给对方一根,“孙老弟,这是你家摊位?”
“可不咋的,李哥,您这次来想卖点啥?”
“我在村里倒腾些菜,打算租个长期摊位卖菜?”
孙涛吧嗒抽了一口烟,摆手,“没戏,您趁早甭惦记。”
“这里面有啥说处?”
“这市场的摊百分之七十租给了菜市场职工,人家是一个价;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租给个体户,又是一个价。菜市场的摊位就那么些,本地人都租不到,哪轮得到你外地人。您别管到哪,都得先紧着自己人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