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工作中,更体现在他们对长白山的热爱和奉献上。孙琰和其他引路人经常参加长白山的生态保护活动,他们清理山林中的垃圾,种植树木,宣传环保知识,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长白山的生态环境。
每年的长白山文化节上,孙琰都会向游客讲述引路人的故事,展示引路人的装备和技能。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引路人这个职业,了解引路人精神的内涵。很多游客在听完她的故事后,都被引路人的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他们学习,爱护长白山,保护自然环境。
引路人的精神,是长白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长白山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孙琰知道,传承引路人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她有信心,也有决心,让这份精神在长白山的土地上永远传承下去,像长白山的青松一样,傲然挺立,生生不息。
夜幕降临,长白山的山林被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孙琰提着马灯,走在回客栈的路上。马灯的光芒在黑暗中划出一道温暖的弧线,照亮了她脚下的路,也照亮了她坚毅的脸庞。在这盏灯的光影下,蕴含着她对长白山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期盼。
孙琰已经在长白山当了二十多年的引路人,这二十多年来,她每天都在山林中穿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有人问她,为什么能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坚守这么久。孙琰总是笑着说:“因为我热爱长白山,热爱引路人这个职业。每当看到游客们安全地走出山林,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时,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坚守,意味着牺牲。为了做好引路人的工作,孙琰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她的孩子从小就由爷爷奶奶照顾,每次她回家,孩子都会抱着她的腿,舍不得让她走。孙琰的心里充满了愧疚,但她知道,她肩上的责任更重。她只能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更多人的安全。
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孙琰正在山里带领游客。当她接到家人的电话时,心里像刀割一样疼。但她看着身边信任她的游客,还是强忍着泪水,把游客安全地带到了目的地。等她赶到医院时,孩子已经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泪痕。孙琰坐在病床边,轻轻抚摸着孩子的额头,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尽管有太多的艰辛和牺牲,但孙琰从未想过放弃。她对长白山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像她的亲人一样。她熟悉长白山的每一个角落,知道哪里的花开得最美,哪里的枫叶最红,哪里的雪景最壮观。她希望能一直守护着这片土地,让它永远保持着美丽和宁静。
除了坚守,孙琰对未来也充满了期盼。她期盼着长白山的生态环境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她期盼着来长白山旅游的游客能越来越文明,自觉地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与自然和谐相处。她期盼着年轻的引路人能快速成长起来,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让引路人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为了实现这些期盼,孙琰一直在努力着。她积极参与长白山的生态保护项目,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大家绿色出行。她还经常组织年轻的引路人进行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长白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长白山的行列中来,看到年轻的引路人越来越成熟稳重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欣慰和希望。
夜幕中的马灯,依旧在长白山的山林中摇曳。它不仅是孙琰在黑暗中前行的指引,更是她坚守和期盼的象征。孙琰知道,只要这盏灯还亮着,她就会一直坚守在长白山,用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期盼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长白山的山林,不仅有惊险和挑战,也有许多温情的故事。这些故事,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着孙琰的心,也让她更加热爱这片充满人情味的土地。
有一年冬天,孙琰在山林中遇到了一位迷路的老人。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因为和家人赌气,独自一人走进了长白山。当时雪下得很大,老人又冷又饿,身体十分虚弱。孙琰发现老人后,立刻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老人穿上,然后把带来的干粮和热水递给老人。
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孙琰了解到,老人的子女因为工作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老人感到很孤独,所以才会赌气进山。孙琰耐心地开导老人,告诉她子女虽然工作忙,但心里肯定是关心她的,不要因为一时的赌气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经过孙琰的劝说,老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孙琰把老人安全地带下山,联系了他的家人。老人的子女赶到后,看到老人平安无事,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地握住孙琰的手,不停地道谢。从那以后,老人的子女经常带着老人来长白山,每次都会来看望孙琰,和她聊聊天。
还有一次,孙琰带领一队学生进山写生。这些学生都是第一次来长白山,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进山的路上,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破了。孙琰立刻拿出急救包,给小女孩处理伤口。她一边处理,一边安慰小女孩,告诉她不要害怕。
小女孩看着孙琰温柔的眼神,渐渐地不那么疼了。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孙琰对小女孩格外照顾,给她讲长白山的故事,教她辨认山林中的植物。小女孩很快就和孙琰熟悉起来,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大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