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里换了个老师的事情,并没能掀起什么波澜,只是孩子们更高兴了,又听说是织宋和骙骙的姊姊,春娘和冬郎的娘办成了这件事,自发成了俩小的的跟屁虫,俩小的大有孩子王的派头。
现在织宋与骙骙带着春娘和冬郎出入道观村里,前呼后拥的,不止吉祥三宝,更不缺其余小的天天跟着织宋与骙骙后头干活了。
起初也有这样的事,陈老娘撞见过几回,后来何氏也撞见好几回,村里其余人更是不消说,怕风言风语传出来对织宋不好,何氏和陈老娘商量是不是要和织宋聊聊。
孩子们也是能帮家里干活的年纪,怎么好天天白白给她们家做事,她们家的事就剩那么点,也做得过来,真不必为此担了这样的名声。
陈老娘晚间找机会与织宋把这事一说,织宋便遣散了那些萝卜头,只与骙骙继续做光杆司令。
第二回再不好撵,秦香莲知道有群孩子这么喜欢织宋和骙骙,当即要织宋请他们回家吃饭。
“这样说起来,家里的鸭子都是孩子们帮忙喂的,我们做几只烤鸭来招待这些小客人,正好胡瓜结得多,摊点薄薄韧韧的荷叶饼,烤鸭片成片配着葱丝胡瓜丝,涂上酱一裹,吃完再喝一碗鸭架冬瓜汤。”
织宋明明不知道什么叫烤鸭,却给自己的小朋友们说得有模有样,说那鸭烤得红红的,鸭皮是脆脆的甜甜的,鸭肉是弹弹的咸咸的,脂肪都烤化了是半透明的滑滑的。
又说那胡瓜丝清爽葱丝微辣,酱是甜咸俱备,若口味重还可以加些花椒茱萸,但汤也是清口开胃的,所以夏天吃也不会腻不会上火。
一群小萝卜头被说得躁动不已,在课堂上就略有些坐不住,下课更是聚成一团叽里呱啦地说,中午吃饭都吃得少了,到了晚上,无忧道长和秦棒槌才知道织宋请客的事。
因为织宋和骙骙提着四份配好的烤鸭分别送给了武课老师秦棒槌、文课老师无忧道长、前任文课老师老王道长和观主张征。
就连在观里照顾过织宋骙骙的小道童,都被分了一小份荷叶包的椒盐鸭架。
老王道长本僵着不吃,要他俩徒弟给他扔出去,他反正不吃。
秦棒槌就和无忧道长坐他旁边裹起鸭肉卷,大嚼起来,肉浓香蔬菜清香面皮又有麦香,更别提那配色也好看,两人嘴里不停传出嘎吱嘎吱地声音。
老王道长就吃了,吃过一口,就将那些过节都抛在脑后头,也抢着大嚼起来,见剩的不多吃得有些急堵住了喉咙,无忧道长忙给他倒冬瓜鸭架汤。
一口微微发烫的热汤滚入喉咙,不仅喉头松快了更激得热汗一发,这顿饭用得是格外的酣畅淋漓。
小客人们也是吃得满头大汗,还带了些没吃完的鸭肉烧饼回家,把饼往家里人面前一递,再拍拍小肚子打个十足的饱嗝,晚上睡觉梦里头都是香的。
本不想再养那么多些鸭,可吃过这回,陈老娘就去数那鸭蛋个数,要找时间再孵一窝,到时候养大,好多吃几回烤鸭。
这些日子苦雨,鸭下蛋也少,还要继续再攒。
村里夏收刚告一段落,壮丁们便被县衙征调走了,夜里家家闭户,再不出门乱走,这一遭家里孩子吃鸭的美事,即刻开心也无处炫耀。
鸭吃饱了,好些做娘的再心疼孩子,也不好说扯几根草捉几条虫是白干活的,若是扯草捉虫能换肉吃,就是她们这些大人都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