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 第二十五章一首古风天下知

第二十五章一首古风天下知(1 / 2)

残阳如碎金,漫过紫宸殿的琉璃瓦,淌进国师林夏的府邸。檐角铜铃在晚风中轻颤,似在低吟一段被时光掩埋的往事。林夏立于书案前,玄色朝服上绣着的星辰图案,在烛火下流转着幽光。案上宣纸铺展,如一片未被惊扰的月色,只待他提笔,写下那酝酿了三载的心事。

砚台里的徽墨已研得细腻,泛着淡淡的松烟香。林夏执起狼毫,笔尖悬在纸上,迟迟未落。窗外的老槐树沙沙作响,恍惚间,竟与三年前那夜的雨声重叠。那时他还是翰林院的编修,随圣驾南巡至江南,在秦淮河畔的画舫上,遇见了那个着月白裙的女子。她的琵琶弹得极好,一曲《春江花月夜》,让满船的喧嚣都化作了绕梁的清辉。

戊戌年秋分,夜雨叩响国师府的雕花窗棂时,林夏正枯坐在紫檀木案前。案上摊着半卷《白石道人歌曲》,姜夔的《扬州慢》墨迹洇着潮气,“渐黄昏,清角吹寒“七个字被烛火映得忽明忽暗。他指尖悬在一支狼毫上方,三盏茶凉透了,砚台里的徽墨却迟迟未动——这是他为新制的宫廷雅乐填词的第三十七个夜晚,笔下的宫商角徵羽像隔着一层雾,落不到实处。

檐角的铁马被雨打湿,碰撞声钝重如叹息。林夏忽然放下笔,起身推开窗。冷雨夹着桂子的甜香扑进来,打湿了他月白长衫的袖口。院角那株百年银杏,叶子已黄透了大半,被雨水浇得沉甸甸的,偶有一片坠下,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水花。

“凉...“他无意识地念出这个字,喉间像卡着半片枯叶。

这声轻喃落地的瞬间,一段旋律毫无预兆地撞进脑海。不是宫廷雅乐的庄严雍容,没有宗庙祭祀的肃穆规整,只是一段极轻的调子,像雨丝拂过琴弦,带着点颤巍巍的空濛。他猛地转身扑回案前,抓过案头的七弦琴——那是他二十岁生辰时,江南的故人所赠,琴尾刻着“枕月“二字,此刻弦上还凝着去年冬日的霜气。

指尖落下去的刹那,他忽然僵住了。

琴身冰凉,一如那年冬至,他在玄武湖畔接过这把琴时的触感。那天也是这样的冷雨,故人披着件石青色斗篷,睫毛上沾着细雪,说:“林夏,你的曲子里总少点&#39凉&#39气。太满了,像烧得太旺的炭,暖是暖,却留不住余温。“

那时他刚被册封为“国师“,掌宫廷礼乐,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听了这话只当是戏言,还笑她:“世间苦楚已多,何苦让曲子也带着凉?“故人没再争辩,只把琴塞进他怀里,转身走进风雪里,斗篷的下摆扫过青石板,留下一串浅痕,像未写完的谱子。

如今那串浅痕竟在雨夜里活了过来。林夏的手指终于落在琴弦上,弹出的第一个音抖得厉害,像被雨打湿的蝶翼。他闭上眼,任由旋律顺着指尖蔓延——不是他熟悉的宫调,也不是羽调,倒像是夹在商调与角调之间的缝隙里,带着点不上不下的怅惘。

“凉...凉...“他跟着调子哼,第二个“凉“字出口时,喉间忽然发紧。

案头的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映出他鬓角新添的白发。自故人辞世已有七载,这七年里他写了三百首雅乐,编了十二部舞曲,每一首都被赞为“中正平和““承古开今“,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些曲子像精心雕琢的玉琮,规矩,却没有温度。直到今夜这场雨,直到这声撞进骨头里的“凉“,他才忽然明白,故人说的“凉“,从来不是苦寒,是藏在温热底下的那点清醒——像热茶表面的白汽散去后,杯底沉着的那片茶叶,是甜是涩,要等凉透了才辨得清。

雨还在下,银杏叶簌簌落着。林夏索性搬了琴坐在窗下,任由雨丝溅到琴弦上。他开始反复弹那两句旋律,时而急促如檐雨,时而舒缓如叹息,指尖被琴弦磨得发红也浑然不觉。案上的《扬州慢》被风吹得翻页,停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他忽然想起故人曾说,红药开得最盛时,总带着点“开到荼蘼的凉“。

原来有些凉,是从最热的地方生出来的。

他抓起笔,在一张废纸上胡乱写:“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墨迹被雨水打湿,“霜“字的最后一笔晕成一片浅灰,像极了那年冬夜里,故人斗篷上沾着的雪。

创作的念头一旦生根,便像夜雨里的藤蔓,疯长着缠上心口。林夏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外只说“校订旧乐“,连侍立多年的小吏都看出他神色不同——往日里他校乐时总是蹙眉凝神,如今却时常对着空窗发怔,有时忽然笑起来,眼角有细纹在动,有时又停了笔,指尖在案上轻轻敲着,像在数漏下来的雨声。

第七日午后,雨歇了,阳光透过云隙落在案头。林夏翻找乐谱时,从《白石道人歌曲》的夹层里掉出一叠旧笺。是故人的字迹,瘦劲清峻,带着点女书特有的柔婉,纸边已经泛黄发脆,像被岁月啃过的痕迹。

他捏着笺纸的手指忽然发起抖来。

这是七年前整理故人遗物时发现的,当时只匆匆看了几眼便塞进书里——不是不敢看,是怕一看,那些被礼乐、被朝堂、被“国师“身份压下去的情绪,会像决堤的水,冲垮他苦心维持的平静。

第一张笺上写着:“闻君新制《霓裳引》,宫廷宴上万人称贺。然曲中&#39云想衣裳&#39句,过于炽烈,少了点&#39云散衣裳&#39的余味。“墨迹里还沾着点梅香,是故人住的江南小院里,窗下那株绿萼梅的味道。那年他刚写完《霓裳引》,满朝称赞,唯独收到这封私信,当时只觉得是文人相轻的挑剔,如今再看,“云散衣裳“四个字底下,藏着的是她最懂他的那份清醒——他总想着把最盛的景象写进曲子里,却忘了所有繁华,终有散场的那一刻。

第二张笺是初夏写的:“今日采新茶,煮茶时见茶叶浮浮沉沉,忽然想起你说&#39乐如流水&#39。流水要转几个弯,茶叶要沉几次底,才有味道。你写的曲子太顺了,像直来直去的溪,少了点绕梁的余韵。“纸角沾着片干枯的茶叶,青褐色,还能看出是当年的雨前龙井。他想起那年夏天,他为了赶制龙舟节的乐舞,熬了三个通宵写《龙舟赋》,曲子激昂得像拍岸的浪,却被她一语点破:“太急了,急得留不住听曲人的心跳。“

翻到第五张笺时,林夏的指尖停住了。那是张染了酒渍的笺纸,字迹有些潦草,显然是酒后所书:“昨夜与友饮于秦淮河畔,闻歌女唱君之《相思引》,&#39一寸相思千万缕&#39句,听者皆落泪。然相思最苦,不在&#39千万缕&#39,在&#39缕缕皆成灰&#39。君写得太满,倒不如留半分空白,让听的人自己填。“

他忽然想起写《相思引》的那个秋天。那时他刚与故人吵过一架——他坚持“情要写尽才动人“,她却说“情到深处是留白“。他赌着气把《相思引》写得缠绵悱恻,果然风靡一时,连街头小儿都会唱。可此刻看着“缕缕皆成灰“,他忽然懂了,那些被他写满的词句,像被撑得太满的船,反而载不动最沉的那点痛。就像他以为把思念写尽了,其实最痛的,是写着写着,忽然发现有些思念,根本找不到词来填。

最末一张笺是冬雪天写的,墨迹淡得几乎要看不清:“今冬雪大,院中的梅开得极好。想起君说最爱&#39凌寒独自开&#39,然梅香最清处,不在盛开时,在落雪压枝,花瓣半开半合,藏着点&#39开也寂寞,落也寂寞&#39的凉。若君有闲,可谱一曲《落梅风》,不必写梅,写那点藏在香里的凉就好。“

这张笺的落款日期,距她辞世只有三日。

林夏的指腹反复摩挲着“藏在香里的凉“,忽然想起她走的那天,也是这样的大雪。他赶到江南时,她院中的绿萼梅正落着,花瓣沾在雪上,像碎玉撒在白绢上。她的书案上还摊着张未写完的谱子,只画了几个音符,像被风吹散的叹息。当时他抱着那本残谱,只觉得心口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哭不出,也喊不出,后来才明白,那是“凉“——热热闹闹的悲伤有尽头,这种空落落的凉,却能漫过岁月,在每个相似的雪天、雨天,悄悄漫上来。

窗外的阳光移过案头,照在那些旧笺上,把字迹映得有些透明。林夏忽然起身,从樟木箱底翻出一个锦盒。盒里是一撮干梅,是那年他从她院中的绿萼梅上摘下的,七年了,还带着点淡淡的香。他捏起一瓣干梅放在鼻尖,香里果然藏着点凉,像她说话时,尾音里总带着的那点笑意,清清爽爽,却能钻进心里最软的地方。

“原来你早就教过我了。“他对着空盒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哽咽,又有点释然。

那天下午,他没再弹琴,只是把那些旧笺一张张铺平,用镇纸压住,然后在纸上写:“你在远方眺望,耗尽所有暮光,不思量,自难相忘“。写“不思量,自难相忘“时,他故意把笔顿了顿,留了个小小的空白——就像她教的,最沉的思念,要留半分让风填。

暮色漫进书房时,他忽然发现,那些藏在旧笺里的温度与霜痕,正顺着笔尖,一点点流进《凉凉》的骨血里。原来创作从不是凭空捏造,是把散落在岁月里的碎片,一片片捡起来,对着光看,那些被忽略的纹路,早就在那里等着了。

旋律的打磨,比林夏预想的要难上百倍。

最初的两句“入夜渐微凉,繁花落地成霜“定了调子,像给曲子搭了个骨架,但接下来的血肉,却总填不对。他试过用宫调,让旋律明亮些,可唱到“成霜“二字,总觉得像给霜镀了层金,失了那份清冽;换成羽调,又太凄苦,像把“凉“熬成了寒,少了他想藏的那点温。

“到底要怎样,才能让凉里带着点暖?“他对着琴自语,指尖在弦上乱拨,音符跌跌撞撞的,像迷路的孩子。

这时小吏来报,说乐府的乐师们求见,想请教新乐的编配。林夏本想拒了,忽然想起故人曾说:“音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你弹,我听,他和,像雨落在不同的叶上,才有了千种声响。“他便让小吏把乐师们请进书房。

为首的老乐师姓周,是宫廷里最擅琵琶的,他听林夏弹了那两句旋律,皱着眉说:“国师,这调子太&#39飘&#39了,像没扎根的云。若加段琵琶,用轮指弹,或许能沉下来。“

周乐师拿起琵琶试弹,轮指急促如珠落玉盘,林夏却摇了头:“太密了,密得透不过气。凉是要透气的,像窗缝里钻进来的风,要有点空。“

吹笛的李乐师接过话:“那试试笛子?用筒音作5,吹得虚一点,像雾裹着音。“他吹了两句,笛声清缥缈远,林夏却觉得“太轻了,轻得抓不住。凉里得有点沉,像霜落在草叶上,是有重量的。“

乐师们七嘴八舌地提议,有的说加鼓点,有的说用古筝,试了半天,总觉得差了点什么。林夏看着他们争论,忽然想起那年他和故人在江南听曲,有个盲眼琴师弹《平沙落雁》,弹到“雁落平沙“时,忽然停了手,只让余音在空气里荡着。故人当时说:“最好的音,是停在耳朵里的那点回响,不是弹出来的,是听的人自己续上的。“

他摆摆手让乐师们停下:“都别加,就用古琴和人声。“

乐师们面面相觑,古琴音色沉郁,人声清越,一沉一清,怕不是要“凉“得刺骨?林夏却走到窗前,指着院中的银杏:“你们看这叶子,黄得这样暖,落在地上却带着凉,可谁能说这黄和凉是分开的?古琴弹根,像叶的脉络,人声走韵,像叶上的光,根是沉的,光是浮的,合在一起,才是叶子落地的声音。“

最新小说: 全修真界我最强 重生之手握古风闯京城 天命逆纹 修仙界来了个大学生 手握种田系统,我竟然飞升了 这也算修仙吗 灭世魔头竟是恋爱脑 仙门优雅杀猪 贫穷剑修:从废材苟到飞升 西游:从拜师太乙救苦天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