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不受禄,这怎么好意思。”
“有功的。”许贞目露笑意,从身上掏出一张报纸,说道,“我们的小说《亮剑》发表了,还是在《文汇报》的小说板块。
我昨天去投稿时,报社的主编颇为看好,没想到它今早就发表了。”
《文汇报》是沪城的老牌报刊,有小三十年了,即使在全国都有颇大的影响力。
秦远接过报纸看了看,不由目露笑意,不过看到故事最后,下面附有作者简介。
许贞的一笔带过,自己的倒是蛮详细。
秦远诧异问道:
“怎么我这简介写的这么清楚,还写了真名?”
许贞轻声解释说:
“秦远同志登过沪城晚报,有名气的,而作者简介写真名,能增强文章可信度和吸引力。
这算是文汇报的传统,当初茅盾先生上面发表小说时,也介绍了真名。
这个,对你有影响吗?”
秦远摇了摇头,出声说道:“没事。”
接着,许贞目露期待,笑吟吟说道:
“既然如此,那秦远同志快来吃面,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
盛情难却,看着许贞满脸期许的表情,秦远没好意思再拒绝,温声说道:
“谢谢许同志款待,那我就不客气了。”
说完,他拿起筷子,夹起一块面条,尝了一口。
“味道怎么样?”
“劲道,鲜美,开胃!”
与此同时,华侨公寓。
石惠两口子正在享用早餐,生煎包+粉丝汤。
夫妻俩一边吃生煎,一边看着报纸,而翻到早上送来的《文汇报》,石惠突然眼前一亮,微笑说道:
“之前我俩还在发愁,给小秦同志安排什么工作好,现在不用愁了。
给他安排个编剧正合适。
没想到,他还蛮有才,竟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小说,写的挺不错。”
闻言,傅琦来了兴致,也凑了过来。
“是嘛,我看看!”
文汇报上写真名,还是有好处的。
至少秦远赴港岛的话,再去发表卫斯理小说,不会让人感到任何突兀。
。
赴港的日子来得很快。
临行前,秦远做了一些安排。
桥东村,家里,他给秦三柱留下一些钱+侨汇券,有保密性,他只说自己出趟长差,没说具体去哪。
秦三柱嘱托道:“儿子,在外好好照顾自己,等你回来,爸给你做鲥鱼吃。”
棉纺厂宿舍。
白蓝:“阿远哥,在外小心,我给你编了生辰小马手绳,保平安的,你带上。
还有,你那房子我会常打扫,也会去常看小霞和三柱叔的。”
44号家里。
冯舒雅:“一路平安,穷家富路,我这还有些钱+侨汇券,你拿着...”
。
这年头,坐飞机太过罕见。
“况且...况且...”
沪城火车站,绿皮火车缓缓启动,秦远也踏上了赴港的旅程。
瞥了眼储物空间,里面2吨多白银+100张千元美刀,让他心里,有底气。
之前,无意中听石惠说过,这千元纸币的美刀居然还在流通当中,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