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44号4家人(1 / 2)

繁花弄堂离苏河街道办,只隔了一条街。

告别王红,秦远按照她指的路线,一会儿便骑到目的地。

弄堂门口有一扇大铁门,连接一条窄巷,两侧是联排的石库门建筑。

红墙青瓦,中西风格结合,隐约还能瞧见民国老SH滩的些许风貌。

秦远下了车子,推车走进小巷,满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巷子口,枯黄的青苔掩映间,墙上民国时留下的“荣记商行”的广告字样已微不可见,取而代之的是“除四害”的有力标语。

而山墙顶端那颗红红的五角星,更显活力。

许是年份久了,各个屋子红漆写的门牌号已经模糊、脱落。

好在红姨说过,44号是离弄堂大门口,左起第六家。

秦远一栋栋屋子数过,找到这儿。

临近傍晚,繁花弄堂渐渐弥漫起烟火气。

屋子门口,一个50多岁的阿婆正拿干草点燃玉米芯,来引煤炉。

秦远停下车子,轻声问道:

“阿婆,请问这里是繁花弄堂44号吗?”

陈阿婆抬起头,见是一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儿,打扮的清清爽爽,不由心生好感,热心回道:

“是这儿,小同志,你找谁?”

“我不找人,我是新来的住租户,这是我的介绍信。”

秦远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街道办开的介绍信,递给陈阿婆。

陈阿婆识字,拿过介绍信一看,不由顿感惊讶,好奇问道:

“介绍信没问题,你怎么租到这间房子的?

它是我们屋最好的房子,坐北朝南,整天都能晒到太阳,当初钢厂李主任的小舅子想分这间房,街道都没给他。”

秦远如实回道:“是红姨帮我租的。”

“哎呀,那...那你是王主任的亲戚吧,快请进,快请进。”

闻言,陈阿婆变得更热情了,半封煤炉进风口,热情招呼秦远进屋。

一进门,秦远支起车子瞅了瞅。

首先是个露天天井,系着晾衣绳,横七竖八地晾着一件件劳动布工装。

过了天井,是个小客堂,陈阿婆边走,边介绍道:

“这客堂是公用的,也算各家的‘议事厅’,算上你,我们石库门里共住了4户人家,热闹的很。

平常茶余饭后,可以搬个小凳,到这儿,找大家聊天。

此外,屋里灶披间的厨房,也是公用的,但屋里没厕所,平常方便,得去公厕。”

两层的石库门,七八间房子,面积不算大,却住了4家人,显得格外拥挤,秦远觉得反而像京城那种四合院,住着舒服点。

陈阿婆走到自家房门口,冲里面喊了一句:

“老许,咱44号来新同志啦,是街道王主任帮租的房子,快来帮忙。”

这年头,邻里关系好,门上几乎不挂锁,陈阿婆家房门敞着,秦远清晰看到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老头,一丝不苟地擦拭那位老人家画像。

听见喊声,老头许兴尧放下手中活计,兴冲冲地走了出来,先是对秦远热烈欢迎,又好奇问道:

“小同志长得一表人材,在哪工作呀?”

“我叫秦远,今天刚入职,在市农科院保卫科,当干事。”

秦远笑着正式介绍了自己。

“秦同志年轻有为,还是干部岗呢。”

许兴尧顿时目光热切,回道:“我们是同行啊,我也是干部,我从教师退休后,当了咱居委会的政治学习辅导员。”

“你个老官迷,那屁大点职位,算哪门子干部。”陈阿婆在一旁笑骂。

“怎么不算?”许兴尧不忿道,“哼,我这职位重要着呢,肩负整个弄堂的思想作风建设。

要知道,咱沪城,至今还有洋人那套小布尔乔维亚的遗毒,可不能让它冒头。”

“你那连个正式的编制都没,人小秦同志才是正儿八经的干部。”陈阿婆继续说道,“市农科院,顶好的单位,巧了,咱楼上的冯舒雅同志,正好也在农科院当研究员。

她不光人美,又是大学老师,还在药材公司有职位,身兼三职,厉害着呢...”

最新小说: 穿书七零,下乡知青拿捏冷面男神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科研大佬的漂亮原配[七零美食] 亿亿兆神豪的开挂人生 戍边三年,我收到了女儿的求救短信! 全职法师:神级签到,终成禁咒 父子都选白月光,这婚我离定了 斗罗:穿越绝世,逆乱时空 ???????????? 权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