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知道林海他们的鱼卖不掉,可即便有所预料,他怎么也没想到,他们两个竟然连续几天都没能把鱼卖出去。
起初,林海还满心想着去市里再试一试,没准能找到销路,可小二却坚决反对,说什么都不肯去。小二这人胆小怕事,一想到去市里要面对路途遥远、天气寒冷以及可能遭遇的各种未知问题,就立刻打了退堂鼓。
因为这事儿,两人还大吵了一架,情绪激动之时,差点就动起手来。那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变化之快让林宇都有些始料未及。
幸亏当时是在村里,村长等人来得及时,赶忙将他们拉开,才避免了一场冲突升级。至于后来村长是怎么处理的,林宇就不得而知了,毕竟他也是听母亲王玉芬回来后告诉他的。
不过林宇知道这事儿之后,心里清楚的很,这鱼卖不出去,最后肯定还得来找他。
他索性就不出门,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天天舒舒服服地守着热炕头,日子过得别提多自在了。今天,林宇更是破天荒地起得很晚,要不是母亲王玉芬叫他吃饭,说不定他会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上一整天。
在东北有句老话,叫做“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正是形容冬天惬意生活的写照。
林宇没什么事儿的时候,心里就合计着和二妮的婚事,盘算着争取明年冬天的时候,能够实现“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个小小的目标,娶个媳妇儿美美的。
吃完了饭,林宇就来到马厩开始喂马。
他对这匹马可宝贝着呢,每天一瓢苞米粒那是少不了的。
为了让马长得壮实,他喂给马的水都是用苞米面和萝卜精心煮出来的。林宇敢拍着胸脯保证,没有谁家的马伙食能比他家的好。
而这匹马也十分争气,如今长得膘肥体壮,一身毛发油光发亮,看上去精神十足,充满活力。
喂好了马之后,林宇就又回到了屋里。只见母亲王玉芬正坐在炕边,手里拿着针线,认真地给王大春缝制棉裤。两个小家伙则在一旁开心地玩着“嘎拉哈”,清脆的笑声时不时地传出来,为这冬日的屋子增添了几分热闹的气息。
看着母亲认真地缝制棉裤,林宇开口说道:“妈,我跟你说件事儿!”
“说呗!”母亲头也没抬,手中的针线在棉裤上穿梭,十分专注。
“妈,你知道熊岳城印染厂不?”
“那谁不知道?这个熊岳城也没几个厂子,那还是个国营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去呢。你问它干啥?”母亲停下手中的活,疑惑地看向林宇。
“妈,你想去上班不?我有个进厂名额,你要是想去上班,等明年开春,我就送你过去。”说着,林宇看到母亲正费力地穿针线,便顺手拿了过来,轻松地给穿引了过去。
这话可让王玉芬顿时震惊了。
“啥?你有个进厂名额?你咋弄了个名额?”王玉芬一脸惊讶地问道。
她非常清楚,这名额可太珍贵了。
如今,就算是在大城市,各种厂子那么多,想要一个进厂名额都不容易,何况是他们这种小地方?
进了厂,就有工资拿,待遇也好,谁家要是有个厂里工人,那日子肯定差不了。正因为如此,她更加感觉不可思议。
林宇顿时就笑了,耐心地解释说道:“妈,我那天不是去卖鱼吗?我就是卖给了印染厂,正赶上他们厂子发生了一点儿小问题,让我给解决了,所以他们厂长就给了我一个进厂名额。我想着,你要是能进厂工作,以后每天就不用织补渔网了,你看,你这眼睛越来越不好了,这才多大岁数,穿个针线都费劲。”
听到这话,王玉芬一时半会儿还没反应过来,愣了片刻才说道:“哎妈呀,还有这好事儿呢?”
王玉芬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缓缓说道:“不过这名额,我看还是别给我了。这名额用在我身上浪费了。一来,去熊岳城的路程也不短,我要是去厂里,每天上下班都是问题。况且家里还有瑶瑶和楠楠,我能走得开?”
一听王玉芬这话,正在玩‘嘎拉哈’的瑶瑶顿时抬起头来插话,脸上满是认真地说道:“妈,你去上班没问题的,我能照顾好弟弟。”
“瑶瑶最懂事了。”王玉芬一脸欣慰地说道,脸上露出温柔的笑容。
虽然女儿这样说,但是王玉芬心里清楚,不可能留着两个孩子自己在家,他们在渔村临近大海,孩子很容易出现意外,她实在放心不下。
林宇也明白母亲王玉芬的心思,家里要是没有人操持,大大小小的事情的确会乱成一团。
“妈不去,这个名额也不能浪费了,明年你不就和二妮结婚了吗?把这个名额给二妮。等结婚咱不还要买自行车做彩礼?二妮骑着自行车去上下班正合适。”
一听这话,林宇顿时眼前一亮。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去厂里上班肯定要比在家轻松得多,工作环境也相对好一些,二妮肯定也愿意去。但是林宇还是想先争取一下母亲,毕竟母亲在家一直忙忙碌碌的,肯定闲不住,这么下去眼睛肯定要累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