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黎锦提交了备选方案后,便陷入了等待之中。他心中有一种隐隐的预感,章立明很可能不会同意这个方案,因此,他并没有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上。
这一天,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江山市的大地上,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温暖的气息。黎锦决定前往中医院拜访杨双全。在前往医院的路上,黎锦的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不能仅仅因为杨双全的外表而轻视他。能够担任正厅级干部的人,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黎锦早已了解过杨双全的背景和经历。
杨双全是江东本地人,早年在专科高校工作,那时候的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默默地为学生们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后来,他进入了省财政厅人事处,在那里度过了十年的时光。
这十年里,他积累了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后,他被外调到平江市担任副市长。在平江市的十一年里,他兢兢业业,为当地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终晋升为市委副书记。接着,他又进入省直机关工作了六七年,在这期间,他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增添了更加丰富的色彩。最后,他被外调到江山市,担任市委书记至今。
在江山市上一任市长被双规双开的过程中,杨双全也接受了组织的调查。那段时间,他的内心充满了忐忑和不安。然而,他凭借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廉洁自律,经受住了考验,没有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他的市委书记职位得以保留。但是,面对江山市复杂的局势和沉重的债务负担,他感到力不从心。最终,他选择以养病为由,暂时退出了日常政务。
黎锦来到医院,走进杨双全的病房。一番寒暄之后,黎锦说道:“杨书记,您现在的精神看起来和我们上次见面时差不多。”
杨双全微微一愣,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问道:“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们之前应该没有见过面。”
“三四年前,在省里组织的一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我以企业家的身份列席,我记得您。”黎锦的眼神中流露出对过去的回忆。
“原来如此!”杨双全对黎锦的印象瞬间有所改观。在官场中,能够记住只有一面之缘的人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记忆力,更体现了一个人的用心程度。
黎锦看了看时间,心中惦记着接下来还有一个经济工作会议要主持。他说道:“我接下来还有一个经济工作会议要主持,所以我就长话短说。老杨,您之前能够筹集到一笔资金,那么您是否还能再筹集一笔?我想对我们江山市的西江流域进行整治,规划一两个码头,将货运和客运分开。”
杨双全沉默了一会儿,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知道江山市确实需要整治西江流域,规划码头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他现在身体不适,不方便出行活动,筹集资金的难度非常大。他缓缓说道:“我也不能总是筹集到资金。这次的拨款是在特殊情况下的特事特办。我现在身体不适,不方便出行活动,所以很难再申请到拨款。黎市长,我认为您应该一步一步来,先将新城区、富贵园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产业转移等工作做好,然后再考虑修建码头的事情。”
“要想发展致富,公路、铁路和水路都需要修建。当然,修建基础设施需要时间。如果现在就开始规划甚至执行,就有可能与新城区同时投入使用,形成功能配套,新城才能运转起来。我们江山市有几百万人口,只要大家分工合作,就能同时完成这些项目。老杨,修建码头的资金不需要太多,如果您能筹集到两个亿,我就有启动资金了,后续的资金再想办法。您再利用一下您的关系,筹集两亿,怎么样?”黎锦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杨双全再次陷入了沉默。他能筹集到两亿吗?能!黎锦缺两亿吗?缺也不缺!毕竟,黎锦是市长,调动一两个亿自然不是问题。而且,黎锦只要敢发行地方债,就能轻易筹集到两亿。但是,江山市缺钱,有很多债务。现在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资金。如果能让杨双全去筹集资金,黎锦就不会让他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