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真的心中惭愧。
光那“秦时明月”四个字,就让周瑜知道,作出这首诗的刘邈,其文学素养、眼界胸怀都远在自己之上!
就好像……
周瑜本来是个村花,之前看不上的那个丑男却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国之君!
这样的男人,别说嫁与他为妻作妾,单单是站在其旁边,都会让人自惭形秽!
周瑜晓得,刘邈今日“秦时明月”之言必然能够流传后世,成为如《大风歌》、《长歌行》那样的名篇!
而自己作的曲子,若是与这诗放到一起,大抵会被后代士人取笑,取笑周瑜自不量力,竟然敢为此诗作曲!
所以,周瑜为了不遗臭万年,当即决定拒绝为此诗作曲!
旁边的孙策、陈瑀表情都极为精彩。
“曲有误,周郎顾”。
这句歌谣,可不是调侃。
整个淮南,乃至整个江东!整个扬州谁不知道,若是周瑜自谦自己的音乐造诣排名第二,那即便是王朗、华歆这样的名士都不敢说自己第一!
这世上,还有他不敢作曲的诗?
陈瑀更是以可怜的表情看着刘邈。
他此时和孙策心中大抵都是一个想法——
“必然是刘使君这诗作的实在太奇怪,所以被周瑜给丑拒了……”
唯有刘邈一直看着周瑜。
他能从方才周瑜一系列的疑惑、震惊、彷徨中读出周瑜是真的明白这首诗的韵律之美、立意之大。
方才“不配为此诗作曲”的话,还真不是搪塞之言。
“既然如此,那就不作曲了吧。”
周瑜自始至终,也一直在看着刘邈。
他此时,也同样能够从刘邈的眼神中看出,刘邈必定是真的领悟了自己的意思,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所以当听到刘邈没有强求他作曲,周瑜立即如释重负!
周瑜后背隐约有汗珠滑落。
虽已入秋,可他却觉得自己现在无比火热,就好似站在一捧赤阳旁边!
其实从一开始,周瑜就觉得不太对劲。
他与陆康长子陆儁有旧,常常听闻陆儁夸赞自己的侄儿陆议,说“伯言有社稷之才,只是为人谦逊,不先显山露水,所以大家才没有察觉到我陆氏族中还有这样一匹千里驹啊!”
所以在听说刘邈纳了陆逊之母后,周瑜就一直奇怪,不知刘邈是因为侥幸者才捡了一个大漏,还是说刘邈真有识人之姿,如那伯乐一般挑中了陆伯言这匹陆氏良驹。
如果说在刘邈刚进门的时候,周瑜还不能看清刘邈的真实模样,那通过这首诗歌,周瑜已经能够确定,刘邈必然是确定是有大志向的枭雄!
被江淮士人嘲笑为“登徒子”、“好美妇”的刘邈,如今不过是潜龙在渊,在默默积蓄力量!
而这样的人,一举一动必有深意,显然不可能是白白来到自己府上,还送上那么多的厚礼……
厚礼……
周瑜灵光乍现,仿佛想到什么,随即不敢置信的看向刘邈!
之后,周瑜又马上将视线投向旁边还在那因为“得罪了刘邈所以有些惶恐”的孙策……
伯符!不好!
今日刘使君送来的,恐怕不是你父亲的赙赗,而是你母亲的彩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