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已经21岁的昆汀觉得在贝斯特公司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也没有人愿意推荐他参演电影,便离开了公司,用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去了曼哈顿,在“影音档案馆”音像店做营业员。
在音像店打工的日子里,昆汀看了大量的西部片和香江电影。
在一起打工的店员中,有一个名叫罗杰·阿瓦里的业余作家。
两人总是一起值夜班,互相倾谈电影梦。受阿瓦里影响,逐渐在观影中了解到一些导演技法的昆汀开始自己写剧本。
罗杰·阿瓦里后来和昆汀一起合作了《落水狗》《低俗小说》等剧本。
所以,郝运说的也没错,如果不是昆汀觉得他自己是个表演天才,他就不会浪费那几年的时间。
但是即便是成名之后,他的这个错觉也没有消退。
依旧执着的在自己的电影里出镜,毫不掩饰他的恋足癖,并且喜欢给自己安排一个不得好死的结局。
感慨了一下郝运的年纪,昆汀就把话题扯到了《心迷宫》上面。
这部电影他已经看了不下于三遍。
拍摄手法和镜头他不太能看得上,但是对于剧本却大加赞赏。
郝运采用环形叙事结构,将一宗普通的凶杀案进行重组,以一具无名焦尸串联了三段看似独立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故事。
昆汀觉得这个剧本里头遍布了郝运这个编剧的奇思妙想。
郝运一边薅属性,一边趁机拿出了小卡片。
他准备了很多这样的东西,但是为了不吓到昆汀,他只拿出了区区十张而已。
郝运希望自己人见人爱,而不是看到他就绕道走。
第287章 给徐恪看分镜
昆汀一脸的迷惑,不过他是个电影狂,当他知道这些都是郝运向他请教的问题后,不仅没有嫌弃想逃,反而兴致勃勃的一个个看了起来。
“你现在明白,他为什么能够在当演员的同时,还能写出那样的剧本了吧?”
姜闻坐在椅子上,下意识的往椅背上靠了靠。
这是一个躲避的动作。
他被郝运摧残的快要有心理阴影了,和老婆滚床单的时候都会突然停下来,因为他灵感来了,可以回答郝运一个之前没有回答的问题。
得赶紧拿笔记下来。
“sweat is the lubricant of success!”昆汀给郝运点了个赞。
可惜郝运的英文并不算太好,阅读量也不够,完全不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反而怀疑昆汀这是在开车。
昆汀拿起一张卡片,开始跟郝运讲他所理解的电影。
“编剧的灵感应该来源于生活还是电影?就我来说,我的灵感一半来源于生活,一半来源于我看的那些电影。电影给予我创作激情,让我知道现在的电影流行趋势,电影圈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而生活总能让我不断获得灵感和启迪,我不断地从生活中得到创作素材……”
他是一个非常能说的人,几乎可以称得上是话痨。
本来五六句话就能解释的问题,他非得说五六十句,有的时候兴致来了,话题就跑偏了。
不过,跟他聊天能学到不少东西。
再加上郝运能够随时薅他的属性,全程带着昆汀的属性听他说话,也不存在听不懂的问题,反而还能有来有往聊得非常愉快。
谁能想到,他和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在这里谈笑风生呢。
不过,有一个话题,不管是姜闻、昆汀,还是郝运都没有提哪怕一个字。
那就是关于奖项的问题。
从小我就懂得保护自己,我知道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拒绝别人。
同样的道理,只要不开口问,大家就都不会尴尬。
戛纳奖项不是邻居家的馒头,你开口要了,昆汀不会碍于情面给你掰一块。
和昆汀吃了一顿饭之后,郝运按照姜闻的指示,又去拜访了一下徐恪。
电影节这种关键时候,徐恪作为评委非常的忙碌,而且还要避嫌,尽量减少和参赛影片的“非正式”接触,但是郝运打了他助理电话,表达了一番想要请教的意思,徐恪居然真的在酒店房间和郝运见了一面。
他住的酒店有一个很大的露台,他就在露台上接待了郝运。
五月的戛纳不算太冷,但是风有点大,所以夜晚的时候有点儿寒气逼人。
“dante提起过你,你们拍的电影我也看了,很长时间没有看到打得像你这么好的年轻人了。”
徐恪开场就交代了他愿意见郝运的原因。
如果姜闻介绍郝运来认识徐恪,徐恪肯定会给姜闻这个面子。
但郝运是个人的名义拜访,他愿意见郝运就纯粹是因为郝运这个人。
“哈哈,对于林导和我来说,《千机变》都是为了赚钱拍的,那部电影实在是没什么意思。”郝运很大胆的说道。
“哦,你想演什么样的电影?”徐恪还真好奇了。
“《蜀山传》那样的……”
郝运毫不犹豫的说了一部,不是徐恪的《新龙门客栈》,也不是《东方不败》,或者《青蛇》、《倩女幽魂》,在郝运看来,王佳蔚最好的电影是《东邪西毒》,徐恪最好的电影是《蜀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