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礼部尚书郭晖又上书请奏,为保皇嗣延绵,请皇后跟太子尽快定下太子妃及太子侧妃人选。
周怀瑾不动声色:“如今父皇病重,秦氏叛乱造成的影响也未消除,孤暂时无心婚事。”
郭晖显然不打算就此罢休,上前一步,语气恳切却带着几分逼迫:“殿下,正是因为陛下病重,才更要尽早确定太子妃人选。您乃储君,您的婚事安定,朝局方能平稳,皇室开枝散叶,天下臣民亦能安心!”
有了郭晖在前冲锋陷阵,不少朝臣纷纷响应,亦有阁老站出来声援。
眼见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周怀瑾的神情不复最开始的坚定:“你们这是要逼着孤娶亲?”
郭晖道:“殿下,臣等不敢逼迫,但您的婚事不仅关乎您自己,也关系到江山社稷,还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群臣齐声道:“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周怀瑾沉默不语,就在众人以为今天要不欢而散时,周怀瑾忽然松口:“诸君所言有理,孤的婚事关系江山,确实不能任性而为。”
这话落音,郭晖欣喜道:“殿下英明。”
“不过孤心中有一忧虑。”
周怀瑾又一次开口,“朝堂上最忌讳的便是前朝后宫相互牵连,不知多少宫变均是因此而起。”
“为避免此类事情发生,孤在此宣布,孤的太子妃、太子侧妃以及后院所有女子,其父族母族三代内不可在朝中担任三品以上实权官职。”
此话一出,底下一片哗然。
送女儿入宫,无非是想为家族固宠,谋个好前程。
可三代以内不得在朝中担任要职,这是要断了家族传承啊!
有人急道:“此事关系重大,请殿下三思!”
周怀瑾目光冷峻,扫视群臣,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此事关乎国本,不容有失,孤心意已决,不容更改!”
郭晖脸色微变,显然没料到太子会提出如此苛刻的条件。
他下意识看向太子身侧的皇后娘娘,希望皇后能够开口劝说。
但皇后却跟没有听到这惊世骇俗的言论一般,老神在在端坐高位。
电光火石间,他突然想明白,太子此举,真正获利的是皇后及其母族!
太子妃娘家不显,自然不敢跟皇后争权。
朝堂上没有太子妃母族,虞氏地位坚不可摧。
一时间,他只想感叹,太子此举简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此头脑,如何能当一个明君?
但凡事都有两面,若帝王担不起重任,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便有了出头的机会!
他沉吟片刻,忍着欣喜道:“殿下,此举虽是为国着想,但未免过于严苛。若是如此,恐怕无人敢将女儿送入东宫,殿下的婚事岂不是更加难办?”
周怀瑾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郭大人,你方才不是口口声声说孤的婚事关乎江山社稷吗?如今孤提出为江山社稷着想的条件,你反倒觉得不妥了?莫非你口中的‘江山社稷’,不过是为你等家族谋利的幌子?”
郭晖被周怀瑾的话噎住,一时无言以对,脸色涨红。
其他朝臣见状,也不敢再贸然开口,纷纷低头不语。
周怀瑾目光如炬地扫视群臣,语气坚定:“诸位若是真心为国,便该将心思放在平定叛乱、安抚百姓上,而不是整日盯着孤的后院。今日之事到此为止,若有人再敢以此事烦扰孤,休怪孤不客气!”
这是周怀瑾第一次在朝堂上大动肝火。
他亮出爪牙,告诉朝臣他并不好拿捏,以后休想逼他任何事情。
也就是在这时候,朝堂众人想起一件事情,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可是十二岁就去了军营,独自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铁血战神,并非京中锦绣堆里长大、未经风雨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