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么一说,莫名就有一种“诚恳嘱托”的意味在。
孙见松深吸一口气,攥紧手中的东西,终于开口:“那我何时将此物上呈。”
“随将军意。”杜宣缘风轻云淡地说。
反正你要真辜负她的信任、怕事收敛,她手上还有一份一模一样的。
到时候她交给皇帝,虽然没有黄池军军首这个“局外人”给出的效果好,但怎么样都是能把吴王钉死的证据嘛。
她在孙见松极为惆怅的目光中又道:“将军不是问吴王为何要淹他自己下辖的良田吗?这份证据或许能解答将军的疑惑。”
虽然杜宣缘能凭借自己对吴王这伙人的了解,推测他们想要做什么。
但她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关键证据。
这一份暗探从王刺史府上盗出来的证据,补全了最后一块碎片。
——吴王究竟要利用这场洪灾、逼吴地百姓生乱,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如何达成这样的目的。
那一沓纸,是从王刺史私人的随笔上撕下来的。
上边清楚记录了他每一次受吴王吩咐做的事情,并在后边写下自己的感慨与观点。
其中就有吴王想趁民乱想要达成的企图。
民乱一起,吴王便有调动江南两支军队的权力,届时令孙、穆二人强压民乱,再叫他安排的人在流民中煽风点火,伪装成普通百姓煽动他们与两军发生冲突。
只要见了血,吴王便以办事不力将两名军首革职,并把这个理由上报朝廷。
“事急从权”,顺势将这二人薅下后再换上自己的人,从而掌握两军。
他想用这么多年的隐忍,跟朝廷打一个信息差,借此机会将江南的军政笼络到自己手上,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吴王要他在这件事里绝对干干净净。
结果被杜宣缘这么一搅和,洪灾的影响现在都快平安渡过,他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他事到如今,还要用严望飞这个人、甚至把自己的私兵都派了出去。
江南不能年年都发大水淹堤,朝廷也不会次次都相信他这个吴地藩王置身事外。
沉没成本这么高,不拼一把怎么着都不会甘心。
人一急,破绽自然也就容易暴露。
更何况还有杜宣缘这家伙搁后边照着吴王这艘破船一个劲的戳窟窿。
大概吴王也没想到他的弃子王刺史还会写日记。
不过他肯定在王刺史的宅邸附近有部署,否则不可能如此及时地追杀暗探、搜寻被藏起来的证据。
杜宣缘到留州这一趟要做的事已经完成得差不多。
今晚还有个意外收获。
她向孙见松拱手作别,回帐休息的路上还在想着明天就返回安南军,尽快将这个消息透露给穆骏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