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爷爷的业余生活很丰富,下棋遛狗钓鱼打军拳等等,他很少用手机,至今家里都装着座机,他顶多看个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
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踏出这了解世界的一步,只为了这心心念念的书。
顾湘灵:......行。
......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精力更是有限的,等到顾湘灵对母亲的话无感的时候。顾父正好给顾湘灵打了个电话,他绝口不提申如贞的事儿,父女俩就像往常一样聊了会天,关心了一下对方的状况,这让顾湘灵松了口气。
作为老师,她见过太多无理取闹的家长,她很不希望父亲不分青红皂白来让她向母亲道歉。但好在顾父是讲理的,这也是为什么顾湘灵身为女儿,却跟父亲更亲近的原因。
从前读书时她有过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医院床位紧张,最后还是顾父托关系才住了段时间的院。那时候的顾湘灵才了解到,原来父亲也有父亲的无奈。
顾父选择救死扶伤的大义,便要亏欠自己的小家。但在住院那段时间,顾父还是会来看顾湘灵的,有时候带些水果来、有时候会叮嘱照看顾湘灵的护工。
顾父的水果都是同事学生给的,因为他太忙了,忙到连吃饭都是用一个面包解决的。那时候,顾父想和顾湘灵说会话,可要不了多久就又被学生叫走了,说是有新病人来了。
可是反观申如贞,顾湘灵天天在学校读书,却不见她来看自己的女儿,哪怕中午午休时来看看也行啊。但申如贞就是这么“铁面无私”,这已经不是一句热爱事业可以解释辩解的了。
后来顾湘灵也想通了,没有人天生有义务要对另一个人好,包括父母。虽说父母对子女有抚养义务,但这只是法律规定的,没了法律这些义务和权力又算什么呢?像在奴隶时代、封建时代,易子而食的现象多的是。
顾湘灵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即使她知道这些都是歪理,都是诡辩。
如今她已长大成人,不会再被人掣肘,也尝到了生活的苦与甜。对于父亲,她有过不理解,但更多的是释然。对于母亲,她从一开始的渴望,后来变成了绝望,最终成了现在的无望。
顾父似是知道了女儿的想法,最终只是叹了口气,他只能一边拼命的告诫妻子,一边想办法补偿女儿。
没过多久中秋节到了,顾父亲自开口叫女儿女婿回来吃饭。褚梵昼都听顾湘灵的,顾湘灵想了片刻后就答应了。
“我总不能不去面对吧,再说了我爸爸还是很理解我的。”顾湘灵穿好了衣服,转头和褚梵昼道,“上次在电话里,我爸爸和我说了,我母亲可能是退休综合症,他已经想办法减少工作了,尽量在节假日能陪我母亲。”
褚梵昼不置可否,申如贞当过他的老师,褚梵昼了解申如贞的脾气,要是真这么善罢甘休就好了。不过也没多大事,左右这次回家有他跟着去。
顾家人都不会做饭,顾父索性在餐厅点了一桌子菜,让他们送上门。顾家人都不喝酒抽烟,生活习惯好到不得了,可能顾湘灵吃辣条就算是最大的坏习惯了吧。
“快喝汤,爸爸记得你最爱喝菌菇汤了。”顾父亲自给女儿盛了碗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