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的清明,黎阳正在殿前清扫落叶。山门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抬头时,看见个穿浅青色旗袍的女子牵着个男孩,正仰望着门楣上的“三清观”匾额。女子转身的瞬间,黎阳手中的扫帚“当啷”落地——是路小楠,他大学时的女友,那个曾在他背包里偷偷塞格桑花书签的姑娘。
“真的是你。”路小楠的声音有些颤抖,男孩好奇地盯着黎阳的道袍,“我听朋友说,三清山有个会种格桑花的道长……”她的目光落在殿前的小花圃上,那里开着零星的青紫色花朵,正是当年他埋下的种子。
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客堂,黎阳为他们斟茶时,注意到路小楠无名指上的戒指。男孩趴在窗台上数飞檐的铜铃,她望着杯中浮沉的茶叶,轻声说:“我被拐卖到山里面,我回去找过你,后来听你父亲说,你去了西藏……”
“对不起。”黎阳望着窗外的格桑花,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极了纳木措畔那个辫梢挂着珊瑚珠的女孩,“有些路,总要一个人走完。”他想起吉尔萨拉赫最后说的话,“雪山会记得脚印”,而他的脚印,终究没能留在她的草甸上。
临别时,路小楠从包里取出个信封:“这是你父亲临终前寄给我的,说等你安定下来再交给你。”黎阳拆开信封,里面是张泛黄的信纸,父亲的字迹歪歪扭扭:“阳阳,你母亲当年离开,是因为我偷偷烧了她的格桑花种。她说,花死了,心就该回到雪山去。别恨她,也别恨我,去找属于你的花吧。”
山风吹过,格桑花的香气漫进客堂。黎阳望着路小楠牵着孩子远去的背影,突然想起吉尔萨拉赫塞给他的那支花。当年他将花夹在经卷里,如今花瓣早已褪色,却依然保持着半开的姿态,像是在等待某个永远不会到来的夏天。
暮色降临前,黎阳蹲在花圃前松土。新翻的泥土里,几株嫩芽正顶着细雪探出尖儿。他忽然笑了,原来格桑花的种子,从来不在乎是埋在雪山下还是道观前,只要有土地和阳光,就会倔强地生长。就像有些人,有些事,哪怕相隔万里,哪怕时光流转,终究会在某个清晨,以最温柔的方式,与回忆重逢。
山门前的铜铃又响了,黎阳站起身,看见远处的云雾里,有个穿藏青色氆氇袍的身影正沿着石阶缓缓走来。辫梢的珊瑚珠在暮色中闪着微光,腰间的牛皮袋上,格桑花的刺绣被风掀起一角,露出里面若隐若现的银质手链。
他忽然想起五年前那个清晨,吉尔萨拉赫说“带一支花走吧”时的眼神。原来有些告别,从来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形式的守护——就像格桑花在冻土下蛰伏十年,只为在遇见星子的夜晚,绽放出最璀璨的光。
(番《格桑花的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