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2)

小时候的记忆里有一把香香的扇子,是木头做的,上面有比木头颜色稍微深一点的棕色花纹(后来才知道这是“烫花”工艺)——花纹是柳叶和一对燕子。

因为那时候去苏州、杭州游玩刚好买了一些各式各样的扇子回来,可它们大多都是“苏州园林”(那个时候的年纪太小,甚至分不清哪个是苏州的景点,哪个是杭州的景点)、“西湖”、“松柏”等题材,那个时候就觉得这把有燕子在上面的扇子最清雅,也是最讨人喜欢的。

直到这一次去,我才知道:那把扇子是母亲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去苏州采风画画的时候花2.5元买的。

那个时候的两块五和现在可是大相径庭。

以至于母亲一直认真的保存着扇子,根本舍不得拿出来把玩。直到这把扇子被小时候的我阴差阳错的找出来,当成了自己那次旅游买到的扇子,又在没有多久之后,就被那个时候做事没有准儿的我,弄坏了上面拉花的部分……

小时候分不清珍惜、愧疚、喜欢、怀念这些复杂的情绪,于是留在记忆里的就只剩下:我记得有一把扇子,打开来有淡淡的香味儿,很香很香,很好闻。再找到它几乎成了一种执念。

此后几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到了苏州,却一直以为那把香香的扇子是杭州买来的。

直到高中(2018年)开始系统性的了解非遗的时候,终于在一趟又是苏州和杭州两地的旅程中,遇到了王星记的“檀香扇”,遇到了2022年创作,2023年完本的网络文学作品《一梭千载》的核心题材‘杭罗织造技艺’,也终于找到了当年那把其实属于我母亲的扇子来自哪里。

是苏州,是苏州如意檀香扇。

此后曾尝试将檀香扇与漆器髹饰技艺相结合,2023年创作了网络文学作品《木香漆色五韵中华》,最终却因为在不断深入研究和对漆器髹饰技艺的学习过程,意识到‘檀香扇’与‘漆器’的融合从实际上增加了成本,更难让这两项非遗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因此该作品创作至18万字时停更至今。

可是想起那一天在苏州如意檀香扇工厂中看到七十多岁老奶奶认真用鱼线将每一片檀香扇串联到一起、想起随着拉花锯轻轻飞起的木屑、想起那些很有年代感的机器、想起那个能够把木粉吸走再利用的抽风机——我还是想写一写苏州如意檀香扇。

最新小说: 一折百年 寒症缠身的表妹h 火影:宇智波,开局融合扉间模板 七零年代大富婆 顶流男神:从制服狗仔到娱乐圈称神 高武圈传来噩耗 重生巨兽哥斯拉,14亿人投喂我 盗笔:我带着房子穿书了 多大点事儿 每天都被老婆钓成翘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