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战场上,楚逸尘深知敌军的游击骚扰战术意在消耗己方力量,扰乱防御节奏。为了打破这一困局,他决定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楚逸尘一面加强边关的日常巡逻和防御,确保运粮队及重要设施的安全;一面着手制定针对敌军游击部队的围剿计划。
他召集麾下将领,在营帐中展开深入讨论。“敌军以小股部队频繁骚扰,我们若处处设防,疲于奔命,正中他们下怀。我们必须主动寻找敌军游击部队的巢穴,一举歼灭,方能扭转局势。”楚逸尘目光坚定,手指在军事地图上划过,指向敌军频繁出没的几个区域。将领们纷纷点头,认可楚逸尘的分析。
经过一番细致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楚逸尘发现敌军的游击部队主要依托于边关附近的几处山林作为据点,他们利用复杂地形,进可攻、退可守。楚逸尘决定兵分多路,对这些据点展开突袭。他挑选了一批熟悉山林地形、擅长山地作战的士兵,组成了几支精锐突击队。出发前,楚逸尘亲自为突击队送行,鼓舞士气:“兄弟们,此次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敌军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我们必须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记住,行动要迅速、隐秘,务必将敌军一网打尽!”突击队士兵们齐声高呼,士气高涨,带着坚定的信念踏上征程。
在京城,苏瑶为了进一步支援边关,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她了解到,前线将士在长期作战中,御寒衣物损耗严重,而随着冬季的临近,保暖问题迫在眉睫。苏瑶立刻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暖冬行动”,号召京城百姓为边关将士捐赠棉衣、棉被等保暖物资。她亲自走访各大府邸、商铺,宣传活动的意义:“各位,边关将士们在冰天雪地中为我们守护家园,他们的艰辛难以想象。我们虽不能亲赴战场,但可以用这些棉衣、棉被为他们送去温暖,让他们在战斗中感受到我们的支持与关爱。”在苏瑶的努力下,京城百姓纷纷响应,捐赠的物资堆积如山。
然而,物资筹集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些物资安全、快速地运往边关,又是一个难题。苏瑶与负责运输的官员反复商讨,制定了详细的运输方案。他们组织了多支运输车队,每支车队都配备了足够的护卫力量,确保物资在途中的安全。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和道路状况,苏瑶还准备了备用路线和应急物资。
在物资即将出发之际,苏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将士们在前线精神压力巨大,除了物质上的支持,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于是,苏瑶组织京城的文人墨客,为边关将士写慰问信。这些信中充满了对将士们的赞美、鼓励和祝福,每一封信都饱含着京城百姓对边关战士的深情厚谊。苏瑶将这些信件一一整理好,放入物资运输车队,希望它们能成为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