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在楚逸尘和苏瑶的努力下,贸易路线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学堂里书声琅琅,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封来自朝廷的公文打破了边关的宁静。朝廷决定派遣一位钦差大臣前来视察边关的发展情况,并传达了一系列新的政策要求。这一消息让楚逸尘和苏瑶意识到,边关即将面临一次重大的考验。
楚逸尘和苏瑶仔细研读公文,发现朝廷对边关的税收、军事部署以及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其中,税收政策的调整意味着边关百姓和商户的负担将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满;而军事部署的新要求则需要对现有的兵力和防御设施进行重新规划,工程浩大;文化建设方面,朝廷希望边关能进一步加强与中原文化的融合,突出大一统的文化理念。
苏瑶忧心忡忡地通过纸笔对楚逸尘说:“逸尘,朝廷的这些政策对边关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税收增加,百姓们可能会有怨言,我们得想办法安抚;军事部署调整,时间紧迫,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文化融合也并非一蹴而就,要让百姓们从内心接受新的文化理念,需要做很多工作。”楚逸尘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回应:“瑶儿,你说得对。但朝廷的命令我们必须执行,这是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我们要找到一个平衡的办法,既能满足朝廷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对边关百姓的影响。”
为了应对税收政策的调整,苏瑶决定先深入民间,了解百姓和商户的实际情况。她走街串巷,与百姓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一位经营小本生意的商户无奈地说:“夫人,生意本就艰难,如今税收又要增加,这可让我们怎么活啊。”苏瑶安慰道:“您先别急,我会将大家的情况如实反映,争取为大家争取一些合理的减免政策。”苏瑶又走访了一些农户,了解到他们在农业生产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技术的不足等。苏瑶意识到,单纯地增加税收可能会让百姓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苏瑶回到官府,与楚逸尘商议后,决定向朝廷上书,详细说明边关的实际情况,请求朝廷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他们计划在边关内部开展一些帮扶措施,帮助百姓和商户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增加收入,以缓解税收压力。苏瑶组织了农业技术培训,邀请专家为农户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又为商户们举办了商业经营讲座,分享一些成功的经营经验,帮助他们拓展业务。
在军事部署方面,楚逸尘立即召集军中将领,研究新的军事规划。根据朝廷的要求,边关需要在一些关键地段增设堡垒,加强防御力量,同时对部分军队进行重新编制,以提高作战协同能力。楚逸尘深知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一方面安排士兵们加紧施工,建设新的堡垒;另一方面,亲自制定军队的训练计划,对士兵们进行严格的战术训练,确保在新的编制下,军队能够迅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